陆沉提交的最终版陨石雨落点预测报告,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最高统帅部激起了千层浪。
报告内容详实得令人心惊。不仅精确标注了主要坠落带覆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核心经济圈,还细化到了重点城市可能遭受冲击的预估时间窗口和陨石体量分布模型。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报告后附了一份简短的“初期爆发风险评估”,依据人口密度、交通枢纽、重要基础设施分布等因素,列出了首批需要重点布防和准备疏散的城市名单。
这份名单的准确性,仿佛撰写者亲眼见过未来的灾难图景。
代号“烛龙”的应急预案,从最高层迅速下达,等级被提升至“准战争状态”。一道道加密电波穿越夜空,飞向七大军区及各省级行政区。表面上,社会秩序依旧,新闻里播放着寻常的夏日晚间节目,但无形的巨轮已经开始转向。
东部战区司令部,地下指挥中心。
这里灯火通明,巨大的电子沙盘上,代表部队番号、物资集散地、预设防线的光点不断闪烁、移动。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各级指挥员简洁有力的汇报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高压氧舱般的紧张感。
赵毅作为应急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忙得脚不沾地。他刚刚协调完首批三个主力集团军的战备升级命令,又要盯着技术部门对陆沉和陈涛搞出来的声波武器样机进行紧急测试。
“老赵!”一个洪亮的声音喊住了他。是战区副参谋长,主管作战的李振邦中将。他指着沙盘上几个重点标注的区域,“根据‘烛龙’预案和陆沉提供的名单,我们初步拟定了重点布防区域。但兵力捉襟见肘啊!尤其是技术兵器,你说的那种声波武器,什么时候能装备部队?哪怕一个连也好!”
赵毅抹了把脸上的汗:“老首长,研究所那边已经在连轴转了,第一台车载式大功率样机刚下线,正在靶场做效果验证。单兵便携式的还在优化电池续航。最快……也要陨石雨之后才能小批量试产。”
李振邦眉头紧锁:“远水解不了近渴!告诉研究所,我不管他们用什么办法,48小时内,我要看到至少十套能响能用的玩意儿!哪怕效果打折扣,也得先撑撑门面!”
“是!我亲自去催!”赵毅应下,心里却沉甸甸的。他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就在这时,他的保密通讯器响了,是陆沉。
“赵主任,我需要见您。关于……可能存在的‘次级传播风险’。”陆沉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异常冷静,但赵毅捕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凝重。
次级传播风险?赵毅心头一凛。难道除了直接接触陨石和被寄生者,还有别的传染途径?
他立刻赶回情报处大楼底层的工作室。
陆沉正站在白板前,上面画着复杂的传播链示意图。陈涛不在,室内只有陆沉一人。
“什么次级传播风险?”赵毅开门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