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莫半个时辰后,被紧急传召的五位重臣——内阁首辅李文渊、兵部尚书王骥、户部尚书周忱、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匆匆赶至偏殿。五人心中皆是惊疑不定,不知陛下何事如此紧急相召。尤其是看到端坐龙椅上的雍帝,非但没有忧色,反而面带难以抑制的喜色时,更是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臣等参见陛下!”五人齐声行礼。
“诸位爱卿平身。”雍帝笑容满面,抬手虚扶,“急召诸位前来,是有一件紧要之事相商。”
兵部尚书王骥性子最急,忍不住问道:“陛下,不知是何事?观陛下神色,似是喜事?” 其他几人也露出探询之色。
雍帝将手中的策论轻轻放在案上,笑道:“喜事?也算是吧。朕刚得到预警,去岁漠北白灾酷烈,匈奴各部损失惨重,今秋或明春,极有可能大举南下犯边,规模恐远超以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什么?匈奴大举犯边?” 五位重臣闻言,皆是大惊失色!北疆烽烟将起,生灵涂炭,国库耗损,这怎么能是喜事?陛下莫非是……气糊涂了?
看着几人惊疑不定的神色,雍帝哈哈一笑,将策论递给首辅李文渊:“诸卿不必惊慌。且先看看这篇策论,尤其是后半部分。看完之后,便知朕为何而喜了。”
李文渊连忙双手接过策论,与其他四人围拢过来,一同观看。起初,他们也被前半部分关于匈奴必犯边的分析所震惊,神色凝重。但当他们看到后半部分的“双轨之策”时,表情开始变化,从惊讶到沉思,从沉思到震撼,最终,脸上都露出了与雍帝方才相似的狂喜之色!
“高瞻远瞩!真是高瞻远瞩啊!” 英国公张辅率先击掌赞叹,他乃世袭罔替的国公,祖上便是开国名将,于兵事最有发言权,“此策深得兵法之要!武慑立威,文化妆心,刚柔并济,方为久安之道!尤其是这‘文化同化’之策,简直是釜底抽薪的绝户计!若真能推行,何愁北疆不宁?”
成国公朱勇也连连点头:“不错!以往我等只知打打杀杀,或是被动防御,此策却另辟蹊径,从根子上瓦解胡虏!妙!太妙了!”
李文渊捻须沉吟道:“此策虽略显……激进(指有限援助),然细细思之,却深合圣王‘修文德以来之’之古训,且更具可操作性。若辅以雷霆手段,确有望彻底解决边患。陛下,不知此策论,出自哪位高人之手?我等能否一见,当面请教?” 周忱和王骥也纷纷附和,都想见见这位提出如此宏韬伟略的奇才。
雍帝见几位心腹重臣皆对此策推崇备至,心中更是得意,捋须笑道:“诸卿欲见此策论之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他目光转向侍立在旁的赵宸,眼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赞赏与骄傲,“此策,乃是朕之皇孙,宸儿,昨日熬夜所作,今日一早便呈于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