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老子不封神,只传种

记忆树的根系网络开始释放一种淡蓝色的光雾,那是三百位科学家残留思维频率的具象化。

我们称之为“思尘”。

它们像孢子般漂浮,在第七日熏染期中,缓缓渗入幼苗细胞核,与DNA双螺旋缠绕共生。

过程诡异而神圣。

有的苗在半夜突然抽搐,叶片扭曲成求救的手势;有的则安静生长,却在清晨滴下露水,每一颗都映出一张模糊的脸——或笑,或泣,或凝望远方。

第七日夜里,第一株小麦终于抽穗。

金黄的麦芒在微风中轻轻颤动,然后——一字一顿地组成了一行小字:

“记得替我看看黄河。”

我站在田垄边,眼眶发热。

这不是奇迹。

这是回家。

戌土就在这时走上前来。

它的机械关节发出久未活动的摩擦声,胸腔面板自动开启,露出内部早已清空的核心能源舱。

“我申请成为运输载体。”它的声音依旧干涩,却多了某种近乎温柔的坚定,“如果机甲也能有后代,那就从这一趟开始。”

我们将十颗“信使种子”封装进量子稳定胶囊,嵌入它的核心舱室。

每放入一颗,记忆树便有一片叶子悄然熄灭,化作光点融入戌土的装甲纹理。

它现在不仅是机器。

它是移动的碑文,行走的火种。

发射前夜,我独自回到记忆树下。

蓝雾弥漫,叶片低语。忽然,地面传来一阵轻微震动。

归寂碑灵出现了。

它没有说话,通体灰白如月岩雕琢,面容模糊,却让我感到无比熟悉。

它一步步走向发射平台方向,步伐沉重,仿佛背负着整段被掩埋的历史。

然后,在所有人注视之下,它缓缓下沉。

身体化作一座无字石台,稳稳托起即将承载戌土升空的发射架基座。

风停了,叶静了,连光合作用诗者的诗句也戛然而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望着那座沉默的石台,胸口剧烈起伏。

原来有些话,不需要说出来。

有些路,早就有人为你铺到了天尽头。

我对着那座无字石台,喉头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