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好,如此我便放心了。”

曹营的人怎么如此蛮横?连自刎都不允许?

……

半个时辰后。

赵云、句扶及其率领的蜀军尽数被俘。

面对曹军的明牌攻势,即便赵云有天眼相助,也难敌夏侯渊。

“对了,赵云,把青釭剑还来。”

“我大侄孙想要收藏它。”

夏侯渊一脸严肃地说出这句话,赵云嘴角抽搐。

不过,赵云心中对夏侯渊仍有感激。

若非夏侯渊手下留情,这支陷入绝境的蜀军早已全军覆没。

“夏侯渊,你打算如何处置我?”

见夏侯渊沉思不语,赵云忍不住问道。

夏侯渊转过身来:

“你以为我想救你?”

“是我大侄孙不许我杀你。”

“识破你绕过定军山偷袭南郑的,也是他。”

提起曹舒,夏侯渊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这让赵云对这位素未谋面的曹舒产生了浓厚兴趣。

……

成都。

诸葛亮轻摇羽扇,望着满载蜀锦的车队,眼中既有欣喜,也有期待。

“丞相,这批蜀锦将销往江东。”

“以直百钱交易,蜀地财政将获丰厚收益。”

身旁的董允同样面露喜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休昭,江东商贾不可尽信。”

“务必钱货两讫,方能交付蜀锦。”

董允郑重颔首。

诸葛亮麾下的董允才干出众,此次蜀锦销售事宜正是由他经手。

诸葛亮此举实为防范益州世家从中渔利。若将蜀锦交予世家经营,必遭层层盘剥,朝廷所得必然锐减。董允执掌此事,账目往来清晰可查,杜绝了 之弊。

正当诸葛亮期盼蜀锦贸易带来丰厚收益之时,尚书令府中的李严却对着一封书信陷入沉思。刘禅登基后,诸葛亮拜相,李严则出任尚书令一职。若非与张松缺席,此位本应优先授予二人。

这封书信正是来自张松。自汉中之战后被曹军所俘,张松在曹舒安排的战俘营中饱受磨难。但真正击垮他的,是刘备的阵亡。当年正是刘备的枭雄之姿,促使张松背弃刘璋。如今刘备殒命江夏,张松的抱负随之破灭。

现实的考量取代了理想,在曹舒劝诱下,张松决意改换门庭。这封致李严的书信,正是为策反这位益州重臣。当下益州朝堂,除刘禅、诸葛亮外,就数以尚书令李严权势最盛。作为益州派领袖,他在本土的影响力举足轻重。

此刻,李严面临着艰难抉择:是继续效忠蜀汉,还是转投曹魏阵营?常言道背靠大树好乘凉,但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道理同样值得深思。

李严在益州权势显赫,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然而若归顺曹魏,这份尊荣便将烟消云散。

可若不降——

待曹军铁骑踏至,等待他的结局同样黯淡无光。

可恨!

为何偏要本官作此抉择?

李严抱头苦思,心绪纷乱如麻。

若先主尚在,他断不会起二心。

但如今龙驭宾天,纵使孔明竭力支撑,终究难改少主庸碌的事实。

从刘禅身上,他看不到半分中兴汉室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