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话音未落,曹操周身杀气凛然。

许都突现这般流言,

其背后用意何在?

莫非意在离间曹丕与曹舒?

此念方起,荀彧便自嘲摇头——

那对何须他人离间?

单是嗣位之争,已令曹丕视曹舒如仇雠。

忽地灵光乍现。

曹彰及其党羽早已失势,断无可能散布此等谣言。

若曹舒确非曹氏血脉,

纵使曹丕蒙羞,

却可顺势继承大统......

这顶绿冠,换得江山,

于曹丕而言岂非天赐良机?

思及此处,荀彧脊背生寒。

此计阴毒,却恰合曹丕心性。

未及深谋,

校事府密探仓皇来报:

“大人!数万民众围聚城门,逼舒公子自证血脉!”

荀彧拍案:“百姓何故插手此事?”

话音未落,已然明悟。

哪是什么百姓 ,

分明是世家大族在幕后操纵。

须知世家之力,

不仅在于财帛,

更在驭民之术!

至于那种一呼百应、万民景从的景象,恐怕要等到一千八百年后的龙国才会出现。

如果说,在听闻百姓议论纷纷之前,荀彧还只是怀疑曹丕可能是幕后主使。

那么,当他得知街头巷尾的流言后。

荀彧已然确信无疑——曹丕就是散布谣言的始作俑者!

“速速驱散那些聚集的百姓,绝不能让事态继续发酵。”

荀彧沉声对校事府的密探下令。

然而,话虽如此,他的眉宇间却笼罩着一层深深的忧虑。

这不过是权宜之计。

如今城外那些 的百姓,多半是受了世家的蛊惑。

可消息一旦传开,整个许昌城很快就会人尽皆知。

百姓最爱凑热闹,对各种

再加上从众心理的推波助澜,此事恐怕很快就会闹得满城风雨。

事态恶化,似乎已无可避免。

更棘手的是。

曹舒的身世,确实存在疑点!

曹家和夏侯家的其他宗亲子弟,出生年月皆有详细记载。

唯独曹舒的出生日期,史册上并无明确记录。

至于其中缘由,荀彧也无从得知。

他用力摇了摇头,甩开杂念。

无论如何,他必须力挺曹舒。

毕竟,荀家早已与曹舒站在同一阵营。

若曹舒倒台,荀家日后也难逃牵连。

更何况。

荀采与曹舒的关系,许昌城内无人不晓。

作为荀采的兄长,若他不全力支持曹舒,实在说不过去。

……

丞相府内

许昌城中的 乱平息后,荀采恭恭敬敬地将卞夫人和甄宓护送回府。

得知曹彰参与谋反的消息,卞夫人仿佛又苍老了几分。

倘若曹彰并非她亲生,或许她会巴不得这个逆子早日伏诛。

可曹丕、曹植、曹彰三人,皆是她十月怀胎所生。

手心手背都是肉。

曹植被流放边疆,已令她痛失一子。

如今曹彰的下场,恐怕比曹植更为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