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但他只是“能人”,而非“强人”!

况且孙权当年讨伐山越的真实情形,诸葛瑾心知肚明。

往好了说,是孙策为让弟弟积累威望,派大将辅佐他建立战功。

往坏了说,若非众将力挽狂澜,孙权险些让山越突围,连镀金的机会都险些葬送!

然而孙权执意要让诸葛恪领兵,诸葛瑾终究无法推辞。

几番争执后,望着诸葛瑾黯然离去的背影,孙权嘴角扬起一丝得逞的笑意:

“子瑜啊,唯有你们父子对我忠心不二,我才能安心。”

与诸葛瑾的忧虑截然相反,诸葛恪得知自己将独领一军时,几乎喜极而跃!

见儿子如此忘形,诸葛瑾怒斥道:

“元逊!为父平日如何教导你的?”

“当处变不惊!”

“你真以为主公让你独自领兵是好事?”

诸葛恪不解道:

“父亲何出此言?”

“主公如此器重,岂非幸事?”

“我诸葛氏得主公倚重,日后在江东必能立足!”

诸葛瑾厉声道:

“元逊!你的对手是曹舒,绝非等闲之辈!”

“那曹舒岂是易与之辈?”

“若他无意南下,尚可相安。”

“倘若他挥师南下,你如何抵挡?”

诸葛恪不以为然:

“父亲多虑了。”

“曹舒再强又如何?”

江陵城中留守的兵力,即便算上樊城曹仁的部队,也不过四五万人。

即便曹舒率军南下,能调动的兵马也不会超过三万。

而主公这次交给我一万五千士兵,又是据城而守,怎会败给曹舒?

并非诸葛恪狂妄,而是守城一方确实占据优势。

更何况,曹舒是否会南下介入孙刘之战,尚且未知。

若曹舒按兵不动,诸葛恪更无风险可言。

诸葛瑾仍想再劝儿子。

诸葛恪却已不耐烦:

“父亲,您太过保守了。”

“曹操和刘备都在迅猛发展。”

“若我江东停滞不前,几年之后,差距只会更大。”

“此战既是危机,也是机遇!”

“若能借此重创曹刘两家,我江东未必不能问鼎天下!”

此言一出,诸葛瑾只觉胸口一阵绞痛。

还敢说自己没飘?

诸葛恪竟妄想使江东超越曹刘,成为天下霸主!

何其可笑!

别人或许不知,但诸葛瑾辅佐江东多年,岂会不清楚?

江东太难了!

内有世家掣肘,外有强敌环伺,多年来不过是个搅局者。

让江东称霸天下?简直痴人说梦!

以江东的政权结构,注定无法问鼎中原。

说到底,孙权只是外来者。

江东的发展,终究要看世家脸色。

孙权能平衡内外,已属不易。

但他只是“能人”,而非“强人”!

既要制衡世家,又要对外扩张?实在力有不逮。

可惜,年轻的诸葛恪根本听不进父亲的劝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