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曹舒身份尊贵,普天之下能配得上他正妻之位的女子屈指可数。但荀采不同——荀彧虽与老曹渐行渐远,荀攸却始终坚定追随。更何况荀家根基深厚,这场联姻对曹荀两家都是双赢。
不过老曹仍以长孙意愿为重,不像对曹植等人那般强行指婚。若曹舒看不上荀采,再安排其他世家贵女相见便是。反正长孙尚年轻,正室人选不必急于定夺。
祖父,这位荀姑娘确非凡俗。待孙儿回许昌安顿后,自当备礼登门拜访。曹舒话锋一转,不过关于荀令君之事,孙儿倒有个主意。
老曹眼中精光乍现。若此计可行,不仅解他燃眉之急,更能助荀攸与整个荀家!
舒儿快说!老曹难掩激动。
曹舒从容道:祖父与令君多年患难与共。与其急于化解矛盾,不如将此事变害为利。
老曹闻言困惑。他与荀彧的分歧在于称公称王,实则是担忧汉室倾覆。但这些事彼此心照不宣——所谓汉室江山,本就是他曹孟德一刀一枪打下来的,与刘协何干?当年刘协逃出长安时,在诸侯眼中不过是个无处容身的落魄天子罢了。
唯有老曹,在刘协濒临绝境时伸出援手,赐予温饱,给予尊严。
荀彧心中明镜似的,比谁都清楚其中利害。
可他却选择站在对立面。
说到底,终究挣脱不了那的执念。
见老曹神色困惑,曹舒接着说道:
令君忠于汉室,原本无可厚非。
若逢太平年月,想必祖父您最大的心愿,也不过是做个汉家的征西将军。
但如今乱世当道。
令君守着那个支离破碎的皇帝,明知其无力平定天下,却仍固执己见。
此乃愚忠!
以令君的才智,竟困于此局难以自拔。
当真是当局者迷。
祖父若信得过孙儿,待回到许昌,关于令君之事,不妨交由孙儿处置?
老曹频频颔首。
有曹舒居中调和,老曹顿觉肩头重担轻了大半。
其实老曹内心也忐忑不安。
唯恐亲自面见荀彧时,一言不合便起争执,使原本的矛盾雪上加霜,最终不欢而散。
因此。
此刻的老曹,实在不敢直面荀彧。
曹舒则不同。
他与荀攸有师徒之谊。
加之年纪尚轻。
纵使荀彧心中不快,也断不会将曹舒拒之门外。
将此事托付给曹舒后,老曹如释重负。
日暮时分。
距许昌尚有五里之遥。
夏侯惇已率领留守文武,在城门外恭候老曹归来。
元让,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