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汉中之事,迫在眉睫矣。”

曹操暗自思忖。

汉中地势险要,阳平关更是固若金汤。

纵使曹操十万大军强攻,也需一年半载方能有所突破。

面对如此天险,兵力多寡已无关紧要。

此前,曹舒曾向曹操献计,欲借杨昂及汉中败兵诈取阳平关。

然而此计有一致命缺陷——

若曹军人数过多,必会引起守关将领警觉。

因此,最佳方案应是遣数千精锐混入杨昂降兵之中,突袭阳平关!

思及此,曹操当即召曹舒、荀攸、程昱、贾诩四人议事。

待众人齐聚,曹操直言不讳,将曹舒之计告知三位谋士。

荀攸颔首赞许,补充道:

“舒公子此计甚妙,然欲成此事,领兵者须善谋善断,且行事果决狠辣。”

“唯有快、准、狠,方能一击制胜!”

曹操沉吟片刻,转而问曹舒:

“舒儿,此计既由你所出,可有人选?”

曹舒从容答道:

“主将当属张合,副将可由黄忠担任。”

“另,庞德亦可随军出征。”

此言一出,荀攸、程昱、贾诩皆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毕竟,这三人中,两个半都是曹舒的心腹——

张合名义上仍归曹操,实则早已偏向曹舒。

此番举荐,倒真是“举贤不避亲”了。

老曹暗自掂量着这三个人选。

张合自不必多言。

这些年来,曹营经历的恶战、硬仗,张合几乎从未缺席。

哪里需要他,他便出现在哪里。

活脱脱一个军中楷模。

黄忠的武艺毋庸置疑。

统兵方面,官渡之战前,他曾于长沙率军与江东猛将太史慈交锋。

虽未分胜负,但至少未落下风。

这足以证明,黄忠的带兵能力同样可靠。

至于庞德——

上圭平原一战,犹在眼前。

他率领马家军精锐,硬生生拖住了曹营数员大将。

尽管有曹营众将轻敌之故,

但庞德的将才,已然显露无遗。

思及此处,老曹当即开口:

“舒儿所言极是。”

“奇袭阳平关之策,交由张合、黄忠、庞德三人执行,最为稳妥。”

“不过……杨昂该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