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三分之势已成,我江东唯有联合刘备对抗曹操,方能保全基业。

否则,一切终将沦为曹操及其后人的囊中之物。

周瑜的每一句话都让鲁肃心头沉重。

但他明白,必须将这些话铭记于心——这是挚友临终前最后的嘱托。

半个时辰后,周瑜交代完所有事情。

他缓缓合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与孙策少年时围猎雄鹿的场景。

公瑾,你的箭没我射得远!

光远有何用?猎鹿需靠智谋!

若能永远如此该多好......

伯符,若你父母知晓你终日游猎,定要责罚于你!

哈哈哈,不是还有你替我求情吗?

建安十五年,周瑜病逝巴丘,年仅三十六岁。

周瑜死后,江东表面风平浪静。

但某些东西,已悄然改变......

荆州·江夏郡

公瑾当真离世了?

天妒英才啊!当年赤壁若无公瑾力主抗曹,备恐无今日。刘备叹息道。

他面前站着荆州庞氏子弟庞统。这位与江东周瑜、鲁肃等文武皆有深交的谋士,此刻目光深邃。

此前周瑜率军攻打南郡时,庞统曾随军献策,担任周瑜帐下谋士。待周瑜病逝后,庞统并未留在江东,而是借吊丧之名前往江夏向刘备报丧。

在庞统看来,江东群雄中唯有孙策、周瑜、鲁肃堪称豪杰。如今周瑜既殁,他自然不愿继续羁留江东。恰逢故友诸葛亮正效力于刘备麾下,庞统便决意借此机会投奔刘备。

请使君节哀。庞统拱手道,此番除报丧外,另有一桩喜事相告。刘备闻言面露喜色——这位以爱才着称的主公,向来对投奔者礼遇有加。

士元但说无妨,备必当洗耳恭听。刘备早与诸葛亮商议过,心知庞统此来必有效力之意。

周瑜既逝,江东取蜀之策必将生变。鲁肃、孙权皆无把握固守江陵,若曹操再度南征,江东恐无人能挡。依某之见,孙权不日便会遣使来借南郡。

庞统侃侃而谈:虽说是欲借使君之力抗曹,然南郡乃入蜀要冲。得此要地,使君方能从容图谋西川。对此,统有三策相献。

与诸葛亮的内敛不同,庞统言谈洒脱,尽显豪迈本色。刘备听得入神,时而抚掌称善,时而击节赞叹,二人促膝长谈直至深夜。

次日,刘备在众将士面前正式任命庞统为军师中郎将,其地位与待遇皆与诸葛亮相同。

数日后,果然如庞统所料。

孙权派步陟为使节前来拜见刘备,主动提出将南郡借予刘备。

......

邺城

丞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