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纵然遭遇数场失利,亦未动摇根基!

号召力。

此刻追随野利平的一千铁鹞子与两千泼喜军,皆出自野利部族精锐。随着野利平投降,这三千部族兵也纷纷放下武器。

“野利将军果然明智。”折可求冷笑一声,命人收缴兵器,看管降卒。野利平的归顺省去了剿灭其部的时间,使折可求能继续追击没臧讹旁。

三千俘虏的价值远胜三千首级,折可求将降兵移交种师道后,立刻率铁骑追击,意图一举覆灭西夏。

与此同时,西北战局尚未传至前线,折可求与种师道已趁胜深入西夏腹地,足见大周军威之盛。

……

代北长城外,柴皓休整多日后,率大军出关,剑指云州。

云州乃燕云十六州之一,与幽州同为中原北疆屏障。幽州已复,而云州尚在金国手中。如今金军新败,正是收复失地之时。

“出征!直捣黄龙!”

柴皓高举苍龙曜日枪,十万雄师浩荡北进。

十万大军,确凿无疑。

那一战,金国兵马折损二十余万,而金兀术在云州的兵力,仅有十万之众。

因此,柴皓并未倾巢而出,而是留下两万将士驻守河东,监督金国俘虏劳作。

俘虏们在做什么?

挖煤!

河东之地,后世以煤炭闻名,地下蕴藏无尽矿藏。

许多煤层 地表,开采极为便利。

煤炭乃重要能源,更是推动工业化的关键,柴皓岂能错过?

以金军俘虏挖煤,既惩其罪,又利大周。

河东丰沛的煤炭,足以支撑蒸汽机与工业发展,更能让百姓获得廉价取暖之物。

从此,冬日无需砍柴或购买昂贵的木炭。

此举亦可保护山河,为后世留一片青山绿水。

否则,黄河与黄土高原便是教训。

唐代之前,黄河名为“大河”,水尚清澈。

黄土高原也曾森林密布,郁郁葱葱。

然而,唐帝国建都关中,盛世迭起。

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则 帝武则天、玄宗李隆基,皆好大兴土木。

修建太极宫、大明宫,扩建长安,营造 洛阳,耗尽了高原古木。

加之长安人口百万,房屋与燃料皆取自关中。

森林砍伐殆尽,高原沦为黄土。

水土流失,泥沙入河,“大河”终成“黄河”。

唐 之后,五代十国、大宋乃至明清,再无王朝定都关中。

原因之一,便是关中无木可用。

唐人不知环保,柴皓却不可不虑。

身为大周天子,责任重大,自当为后世谋福。

除保护森林、推广煤炭外,北伐金国仍是当务之急。

灭金雪耻,方慰中原百姓之心。

柴皓的第二个计划,便是俘虏更多金国士兵,让他们用挖煤来赎罪!

于是,柴皓的目光投向了不远处的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