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果然还是来了!"

丰年逐水草而居,荒年则南下劫掠。

中原农耕文明则受制于土地,难以实现全民武装。通常需要十名农夫供养一名士兵的军粮。

若算上军械补给与后勤运输,则需三十至五十名壮丁才能维持一名全副武装的常备军。

这是南北双方生存方式差异所致。

因此北方虽人口稀少,却能轻易动员数十万骑兵——尽管未必都是披甲精锐。

如今金国仅在边境就陈兵十万铁骑。

上京黄龙府等地必定还有预备部队。

若全力征召,金国甚至能集结数十万能骑善射的胡骑。

契丹、奚族、渤海等部族暂且不提,单是阴山以北的室韦、蒙兀等部落——这些成吉思汗先祖的部族——皆为金国附庸。

正因如此,柴皓虽屡胜金军,却不敢轻视对手底蕴。

唯有持续壮大自身实力,方为制胜之道。

与金国庞大的骑兵基数相比,柴皓虽不断扩军,骑兵规模仍显不足。

柴皓若拥有十万羽林军这般骁勇的铁骑,莫说金国,纵使四海八荒,亦可尽数征服!

这,正是柴皓心中所愿!

而今他麾下仅有三千羽林铁骑,却已能在十万金军中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

即便是天羽军、背嵬军等新组建的骑兵,亦难望其项背。

若真有十万羽林精骑,柴皓必能率军横扫万里,从东海之滨直抵大西洋畔!

然而,十万铁骑非朝夕可成,须得步步为营。

于是,柴皓从步军及义军中挑选出一万精锐,以缴获的金军战马,组建了一支新的骑兵。

河东一战,金军折损五万铁骑,但柴皓所得战马却远不足数。

激战中,战马或死于炮火箭矢,或力竭而亡,更有甚者被金军宰杀充饥。

幸存者亦多有伤残,仅剩三万匹尚可驰骋,勉强装备一万新军。

这支新军,柴皓赐名——破虏军!

以坚守太原的王禀、韩世忠为主将,梁山旧将郭盛等为副将。

至于郭盛挚友吕方,早已在岳飞麾下效力。

授旗之时,王禀与韩世忠单膝跪地,叩甲立誓:“破虏军必竭尽全力,为大王练就一支横扫强敌、威震天下的铁骑!”

王禀曾任河东禁军副宣抚使,韩世忠乃西军骁将,二人虽以步战见长,却亦精于骑射。

如今统领一万铁骑,虽为新军,仍令二人豪情万丈!

昔日在朝为将,王禀麾下何曾有过千骑?更遑论万骑!

统领破虏军,远比执掌数万步卒更令人振奋。

韩世忠更是心潮澎湃,昔日麾下不过四千步卒,如今骤领万骑,壮志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