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于是,他登上了之位!

这番老调重弹的联金灭柴之策,竟让赵氏父子心神稍定。善!卿名秦桧?真乃大宋忠良!赵佶击掌称赞。新君赵桓亦颔首认同——这确是眼下唯一的出路了。

吴敏与耿南仲等新帝近臣闻言眉头紧锁,面露难色道:陛下,太上皇,调集重兵戍守黄河看似简单,实则恐成我大宋难以承受之重负!

黄河绵延千里,自河东至京东,除却天然险滩,需布防之河段仍有百余处。若要构筑严密防线,非数十万大军不可为。

然数十万将士的粮秣军饷,耗费之巨令人咋舌。若柴皓贼军迟迟不至,则钱粮虚耗日甚。倘其整年不来,单是这笔军费便足以拖垮大宋国库!

身为执掌朝政的重臣,吴敏、耿南仲等人极力反对此议,非因心向柴皓,亦非体恤黎民,实恐供养大军需倾尽国库钱粮,有损其既得利益。

昔年金兵初次南侵退去后,老将种师道曾建言屯兵黄河北岸以防秋后复来。正是耿南仲等人以虚耗钱粮为由否决此议,更将勤王之师尽数遣散,终致二次南侵时汴梁孤立无援,酿成靖康奇祸。

此刻面对柴皓威胁,这群守财奴故态复萌。眼见众臣反对,赵佶、赵桓父子顿显愁容。自太祖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之制,朝臣集体反对之事,纵使 亦难强行。

小主,

值此之际,秦桧再度出列:诸公只计较钱粮损耗,却不顾社稷存亡!若能剿灭柴皓逆贼,纵耗尽天下资财亦在所不惜!若因吝啬军费致大宋倾覆,届时悔之晚矣!

言罢向二帝郑重叩拜:臣秦桧愿担此重任!纵然民间怨声载道,不过苦一苦百姓,所有骂名由臣独担!

这番慷慨陈词令赵佶父子动容不已。

多么忠诚的臣子啊!

一片赤胆忠心,懂得为君王分忧,思君之所思,忧君之所忧,实乃难得一见的忠臣!

比起吴敏、耿南仲那些只知争权夺利的奸佞之臣,这秦桧简直是世间少有的楷模!

赵佶与赵桓父子不禁欣慰地频频点头:秦爱卿此言,深得朕心。

大宋有你这样的忠臣,何愁不能剿灭柴贼,重振国威!

赵桓说着,冷冷瞥了吴敏和耿南仲一眼,心中已生厌恶:即日起,朕便擢升秦爱卿为!

至于吴敏,改任参知政事,为副相!

这道旨意一出,吴敏的脸色顿时阴沉如墨。

他对秦桧的恨意,此刻已深入骨髓!

这奸贼为了上位,简直不择手段!

当众人推诿之时,秦桧却跳出来唱反调,趁机向二帝表忠心,这不是心机深沉是什么?

若非秦桧这番作态,将他吴敏比得一无是处,即便官家不悦,也不至于罢免他的相位!

但此刻,吴敏已无计可施。秦桧那番马屁,正拍在二帝心坎上。

如今二帝看秦桧的眼神,就像看着稀世珍宝,而对吴敏,虽未明言,心中已厌恶至极!

他这之位,才坐了几个月就到头了。

而秦桧,从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太学学正,先升御史中丞,短短数日,又跃居大宋!

更令人咋舌的是,秦桧年仅三十四五岁。

堪称大宋开国以来最年轻的!

耿南仲、唐恪、何粟等副相,既懊悔又嫉妒。

悔不该与吴敏同流,触怒圣意;更悔没抢先一步,取代吴敏的位置。

可惜千金难买早知道,如今只能眼红秦桧的飞黄腾达。

秦桧领旨时,一脸肃穆地躬身:臣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