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落在汴梁百姓眼中,更添几分心酸。那些被推举出来的将士,有的浑身染血,有的伤痕累累,有的面色苍白,有的手足冻裂。正是这样一支铁军,昨夜顶着风雪血战金兵,才保住了汴梁的安危。

想到朝廷早已弃城而逃,而幽州军却千里驰援,为汴梁百姓流血拼命,众人不禁潸然泪下。

“幽州王师,真乃仁义之师!”

“请受我等一拜!”

“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只盼将士们多吃些,多饮些!”

百姓们哽咽的声音此起彼伏。此刻,幽州将士们也终于明白,为何柴皓要千里驰援大宋都城。

一种无上的荣誉感,在每个人心中油然而生。

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

受国不祥,方为天下王!

幽州王与麾下将士,深得民心!

只怕这改天换地的时刻,已近在眼前!

李纲、张叔夜、李若水三人相视一眼,彼此眼中皆流露出深深的感慨。他们心中仍自认是大宋之臣,却对这朝廷与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 感到失望。而对柴皓,他们唯有由衷的钦佩与敬重。

此刻,他们抛开朝臣的身份,仅以明眼人的目光,已然看清了一切。

所谓“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意为在天下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扛起灾难之人,必将赢得民心,成为江山之主、万民之王!

此次金军南下,便是中原之劫。

在这场劫难中,太上皇赵佶与蔡京 弃百姓于不顾,仓皇南逃; 赵佶与 吴敏等人,亦在昨夜汴梁危急之时,丢下军民独自逃命。

唯有柴皓,以一己之力扛起力挽狂澜之责,高举拯救苍生的大旗!

因此,天下民心,必将归于柴皓!

这赵宋朝廷,早已失去民心民意,纵使不被金军所灭,国运亦已到头。未来的天下,注定属于柴皓!

李纲等人终于明白,为何柴皓两年前便占据幽州,兵强马壮,连金军都能击败,却不像方腊、田虎那般攻城略地、争夺天下。

原来这位胸怀广阔的王者,不屑于攻伐大宋州府,而是要效法周文王,以王道服天下——虽不兴兵伐纣,却令天下诸侯归心!

当然,柴皓与周文王亦有不同。

他远比周文王年轻!

周文王耗尽一生,才令天下九州之中六州归附西周,三州仍属商纣。最终,他亦无力完成改朝换代,只能寄望于后人。

而柴皓仅用两三年光景,便令北方半壁江山民心尽归!

更令人惊叹的是,柴皓年方二十出头,风华正茂。

至多再过数年,整个天下的民心,都将属于这位王者!

届时,他只需振臂一呼,江山便可唾手而得!

可惜,朝中如李纲、李若水这般看清局势的有识之士,终究是少数,且早被排挤出权力中枢。

此刻,大宋朝廷又出一记加速 的昏招——

马蹄声骤起,一名宦官在皇城司护卫下策马而来,冷着脸喝道:“陛下与 有口谕:金军已退,李纲、李若水为何迟迟不回宫复命?杨可世、张叔夜勤王军既至,为何不入城觐见?即刻勒令李纲、李若火速回宫!”

西军先锋杨可世、南路勤王军都总管,率领勤王军立即进城,护卫圣驾!

其余兵马,未经军令不得入城!

其余兵马,未经军令不得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