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看似粗豪,实则心细如发。昔日暗中护送林冲便可见一斑。如今身为一军主将,他深知将领无能累死三军的道理,故既勇猛善战,亦勤于谋略。此番分析金军南下路线,正合历史走向。

然而,他建议提防金军借道幽州,却稍有疏漏。

柴皓微微一笑,先赞许鲁智深的前半段判断,继而道:“按常理,借道幽州确是金军南下的捷径,但我料定他们不敢如此。完颜宗望两败于我手,必忌惮幽州军力。若金军取道幽州,兵少则遭我痛击,兵多则粮道与退路皆受我钳制。一旦在中原抢不到粮草,便会进退维谷。故有幽州坐镇,金军绝不敢来借道。”

他在地图上幽州以北的金军驻地画了个圈,继续道:“金国在此屯兵十五万,绝非虚设。虽其首要目标非幽州,却以此牵制我军。即便我军察觉其意图,亦不敢轻动——若幽州主力驰援中原,此十五万金军便会趁虚而入,断我后路!更甚者,金人赌我与赵宋势同水火,必不相救。”

言及此处,柴皓冷哼一声:“此乃阳谋!金国仗着兵多将广,分兵两路,主力攻宋,偏师制我。完颜宗望,倒是好算计!”

听完柴皓的分析,鲁智深抓了抓脑袋,感到进退两难。

若是驰援中原,幽州必然空虚,北面十五万金军定会趁虚而入。

倘若按兵不动,以赵宋朝廷的软弱无能,恐怕难以抵挡金军铁骑。

即便调遣西军老种相公出战,且朝廷不从中作梗,或许能勉强抵御,但西军必将伤亡惨重,中原大地也会惨遭 。

金军战力强悍,当初若非柴皓 ,幽州将士也难以险胜。

主公,此事该如何处置?难道要坐视金军南下,任由中原百姓遭难?鲁智深苦思无果,急得直搓头皮。

柴皓镇定自若:莫急,眼下先派探子散布消息,尤其要让太原等河东路知晓金军动向。再给汴梁的宿太尉和李若水送信,由这两位忠臣提醒朝廷更为妥当。

他目光坚毅:赵宋虽当 ,但不该亡于金国之手,更不该连累百姓受苦!

随即,柴皓调兵遣将:

张觉、史文恭等率七万步骑镇守燕山长城,抵御北面金军。王进、杨志领一万五千人马驻守白沟河,朱武、公孙胜随军参谋。李俊兄弟带领水军巡防河道,待寒冬结冰再转为步卒。

这支南线部队重点防备涿州易州的郭药师——此人反复无常,先降宋扩军至三十万,后见金军势大便倒戈带路,必须严加防范。

幽州城防务交由耶律余里衍主持,扈三娘等女将率领娘子军镇守城池。

幽州南北两路大军由柴皓部署,敌军主力难以逼近城下。

数千娘子军与方百花等女将坐镇,足以确保幽州无虞。

柴皓亲率三千羽林军及七千铁骑,加上鲁智深统领的五千骑马步卒,共计一万五千人,直穿郭药师镇守的涿州、易州,进驻大宋边境雄州一带。

若中原有变,柴皓可即刻率军南下驰援。

此乃柴皓在确保幽州稳固的前提下,所能调动的最大兵力。

此外,梁山尚有一两万留守兵马可作策应。

而大宋西军种师道麾下十万将士,亦不会坐视金军南下。

八月底,汴梁的赵佶君臣收到宿太尉与李若水的奏报,称金军欲自云州南下攻宋。

然而赵佶与蔡攸、王黼等人闻言,却嗤之以鼻:“金国已与我大宋结盟共伐柴皓,盟书加盖金印,岂会有诈?柴皓不过是惧我两面夹击,故施此计!”

赵佶不顾宿太尉与李若水的劝谏,在蔡攸陪同下微服出宫,流连于汴梁秦楼楚馆,歌舞升平,庆贺柴皓覆灭在即。

汴梁城内一片欢腾,无人察觉危机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