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自私自利的昏君,他再了解不过。

柴皓担心自己离开后,赵佶会迁怒于无辜百姓。

他冷冷地对赵佶说道:陛下别想着等我走后,再找百姓讨回银钱。今日之事与他们无关,若真要讨债,就来幽州找我。我在幽州整军备战,随时恭候陛下!

赵佶心头一震,暗自诧异柴皓竟能看透他的心思。他慌忙否认:幽州王多虑了,朕岂是那种人?同时暗自决定不再为难百姓,以免给柴皓留下把柄,更不愿在百姓心中留下昏君暴君的形象。

柴皓见赵佶这般反应,知道他已不敢轻举妄动。这时,他余光瞥见岸边躲躲藏藏的童贯。想必是童贯听闻赵佶被挟持的消息,带着兵马远远跟随,既不敢面对知晓 的赵佶,也不敢直面柴皓。

童郡王,别来无恙啊!听说你已受封广阳郡王,可喜可贺!柴皓高声笑道。虽然赵佶已知晓 ,但并非柴皓泄露,而童贯也如愿封王,双方交易已然两清。至于赵佶会如何处置童贯,已与柴皓无关。

童贯此刻惶恐不安,既想借护驾之功讨好赵佶,又羞于面对知晓他底细的柴皓。他心中最恨的当属李邦彦,若非其开设黑瓦舍,赵佶也不会知晓此事。定要将李邦彦的黑瓦舍砸个稀烂,把他打得脑袋开花!童贯咬牙切齿地想着。

被柴皓点破行踪后,童贯只得硬着头皮现身:柴王别来无恙。

柴王与陛下在汴梁城游玩半日,眼见天色渐晚,童贯躬身提议道:柴王殿下,不如移步城外庄园,容咱家备些薄酒...

这位大宋权宦既不敢直呼幽州王名讳,又不敢当众称其封号,只得折中唤作柴王。他眉宇间透着恳求之色,显然盼着柴皓能放过被来的天子赵佶。

柴皓会意一笑。这些日子从童贯处得了不少好处,往后还有用得着的地方,便顺水推舟应下。况且汴梁风光已领略得差不多,也该启程返航了。

随着柴王令旗挥动,船队缓缓驶离汴梁水门。赵佶的龙舟亦在盛情相邀下同行至城外。

幽州王一路顺风!赵佶强挤笑容拱手,心中暗喜这尊煞神终于要离去。

柴皓立于船头朗声道:临别前尚有薄礼相赠。话音未落,赵佶所在龙舟突然剧烈颠簸,但见浪里白条张顺与船火儿张横自水中探出身影。不过三两个起伏,堂堂大宋天子便栽进汴河,溅起丈高水花。

望陛下谨记:民为水,君作舟。水能载舟——柴皓的声音在河面上回荡,亦能覆舟!语毕扬帆远去,只留下在水中扑腾的天子,与岸边乱作一团的救驾声。

这番警世之言随着水波渐渐消散。至于那位沉溺享乐的君王能否听进逆耳忠言,恐怕连汴河的浪花都知道答案。

若不明君舟民水之理,只倚仗皇权强横,轻贱黎民苍生,纵为九五之尊,终有倾覆沉沦之日!

小主,

他日即便柴皓登临帝位,亦当谨记此训!

初心不改,方能善终!

这,便是柴皓镌刻于己身、昭示万世的箴言!

宣和五年五月,距柴皓汴梁之行、令赵佶 落水已逾两月。

大宋北疆,河间府。

城外茶摊挤满南北行客,众人屏息聆听说书人讲述一段传奇。更有商旅宁误行程,也要驻足听完这段惊世之言。

诸位且听!那幽州王实乃当世第一豪杰!

古语有云:拼得千刀万剐,敢教龙椅换主!

偏这幽州王不仅挟天子巡游汴京,更令官家为其一行偿付酒资,何等气魄!

离京之际,更于汴河之上,将当朝天子颠落水中!

随即朗声宣告:陛下须知,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之舟高悬九天,全赖万民之水托举。若使百姓怒浪滔天,纵是天子龙舟,亦当倾覆沉沦!

若陛下仍不修德政——今日落水,来日恐非仅此而已!

言毕,幽州王率五虎上将、千名羽林扬鞭北去,唯留童贯等文武百官仓皇救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