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岛军帐中,柴皓剑指燕云地图向众将道:「白沟、潮白、饮马诸川在此汇海,自古兵家必争!」

「安禄山当年渔阳鼙鼓震长安——」

「这蓟州,便是后世狗不理包子发祥之地!」

「取蓟州,则幽州如断臂。」

「轻骑一日便可兵临幽州城下!」

退可据蓟州城之险要,借海路与三河岛乃至梁山本营互为犄角!

主公,末将杨雄愿为先锋!

柴皓定下先取蓟州之策后,病关索杨雄抱拳 :末将昔日在蓟州任两院押狱,通晓当地口音,对城中布局了如指掌。蓟州官府与守军中多有旧识。石秀兄弟也曾久居蓟州,可与我同往。末将愿与石秀率精兵乔装入城,待主公大军压境时,我等便在城内制造 乱,夺门举火。里应外合之下,蓟州唾手可得!

柴皓含笑颔首,他本就属意杨雄石秀打头阵。这对结义兄弟久居蓟州,确是先锋不二人选。里应外合夺城,远胜强攻硬取。

主公,贫道公孙胜亦是蓟州人士,可着道袍入城策应杨石二位将军。入云龙公孙胜出列,又对杨雄石秀笑道:非是贫道要分功,实因欲回蓟州探望恩师罗真人。总该先立些微功,才好向主公告假...

杨雄石秀朗笑道:道长说哪里话,得道长相助,破城必事半功倍!

柴皓笑道:探望尊师乃人伦大礼,待克蓟州后,先生自可前往。又转向裴宣、孟康、邓飞、杨林四将:四位将军曾在饮马川落草,也算蓟州旧部,可各率一队同往。众将齐心,破城后皆记首功!

谨遵钧命!

被点名的蓟州系将领个个振奋。自混江龙李俊率二十余头领归附后,柴皓麾下仅梁山旧部就有七十余人,若算上王进、史文恭等嫡系,更是人才济济。这等立功良机,自然人人争先。

计议已定,杨雄、石秀、公孙胜、裴宣等七将各率精锐,乔装潜入蓟州。

柴皓命令主力部队在岛上休整两天,让那些饱受晕船之苦的旱鸭子们恢复体力,再继续进军。

尤其鲁智深这位西北汉子,自幼在西军长大,几乎没乘过几次船。这次海上颠簸让他吐得昏天黑地,往日能倒拔垂杨柳的猛将,此刻面色苍白双腿发软,虚弱得如同病弱的闺阁 ,连柴皓看了都心生怜悯。

蓟州城内,杨雄与石秀穿行在熙攘的街道上。市集依旧热闹非凡,往来行人、商贩吆喝、巡城差役的样貌服饰,与宋人毫无二致。这座以汉人为主的城池,连同整个燕云十六州的百姓,虽身为汉家子孙,却都自认辽国子民。他们在辽国治下安居乐业,生活反倒比大宋许多地方更为富足。

这并非燕云汉民背弃祖邦。当年宋太宗雍熙北伐时,他们的祖辈曾满怀热血响应王师。可惜赵光义昏聩无能,御驾亲征竟因臀中箭伤仓皇乘驴车逃窜,不仅葬送精锐宋军,更将 汉民置于死地。辽人随后展开血腥清洗,燕地忠魂的热血就此流尽。

此后辽廷设立南北院制度,北院行契丹旧制,南院则延续汉家法度。辽主不仅重用汉官,更将檀渊之盟岁币中的四万贯用于减免燕云赋税。历经五代人更迭,许多蓟州子弟只知辽国为母邦,视大宋为邻国。就连公孙胜这般人物,也是生于蓟州长于辽土,后云游至宋。

望着街市间红火的生意,杨雄不禁感叹:蓟州百姓的日子,可比大宋治下滋润多了。

此次攻打蓟州城,必须迅速行动,最好能不费一兵一卒,为主公夺取一座完整的城池!

分头潜入城中后,杨雄、石秀、公孙胜和裴宣等人聚集在一处院落,商议对策。

此前,他们已将蓟州城的布防和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蓟州的契丹军队已被辽国大将耶律大石调往北方抵御女真,如今城内只剩千余名汉军。”

“不久前,大宋北伐大军被辽军击败,辽人认为宋军短期内不敢再北上,因此蓟州防备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