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句丽乃是苦寒之地,只要我们一边向秦峰称臣纳贡,一边摆出不惜一切代价死战的决心,秦峰便有可能答应我们的求和。
毕竟,即便是秦峰攻占我国,也得不到太大的好处,反而有可能付出巨大的代价,大王若是秦峰,是接受我国称臣纳贡还是花费巨大代价前来攻打?”
听到乙巴素的话,高男武顿时眼前一亮,笑道:“国相说得是,我若是秦峰,自然会选择接受称臣纳贡。”
“大王英明,正是如此,另外,为了以防万一,咱们不仅要将全国的青壮召集起来,还应该联合其余国家,若是秦峰执意讨伐我国,唇亡齿寒,扶余以及三韩岂能不担心自己?因此,咱们需要一边召集青壮,一边向秦峰请和,同时,还应该派出使者,出使扶余国和三韩,以防万一。”
乙巴素再次开口说道。
“这……国相,这恐怕不可能,三韩实力弱小,岂能为了我国而得罪秦峰?
至于扶余国,虽然与我国同出一族,可一向与大汉交好而与我国敌对,扶余又岂能答应与我国一起对抗秦峰?”
听到乙巴素的建议,高男武有些为难的开口。
实际上,高句丽便是出自于扶余,主体民族便是扶余人,当然,也有少部分汉人。
只不过,尽管如此,高句丽与扶余关系一向不好,扶余甚至与大汉联手,一起应对高句丽的扩张。
“大王多虑了,咱们要对付的是秦峰,而非大汉,扶余与大汉交好,而秦峰乃是大汉的敌人,更何况,若是我高句丽战败,为秦峰所灭,扶余国难道不担心自己的处境?
另外,三韩虽然弱小,可联合起来,人口也不比我高句丽少,他们同样会担心秦峰的扩张,与我们联合,只是为了自保,三韩没有理由拒绝。”
听到乙巴素的话,在场的高句丽大臣连连点头,都觉得有理。
“大王,国相言之有理,臣愿意出使扶余。”
高句丽名臣宴留也站出来说道。
高男武犹豫片刻,最终还是同意了乙巴素的提议,毕竟,现在的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最终,高男武决定一边调集国内最后的青壮,准备应对燕军的进攻,同时,派国相乙巴素出使辽东,希望能够以称臣纳贡,换取燕军的撤退,又派宴留和另外一名高句丽大臣,分别出使扶余和三韩,希望说服他们与高句丽结成同盟以自保。
秦峰的大军在襄平驻守了十余天,直到将所有的高句丽俘虏全部物理阉割之后,秦峰这才带着大军,杀向高句丽,至于辽东,也仅仅留下了一万人驻守。
高句丽俘虏已经侧杀怕了,又被严密关押,翻不起什么风浪来,秦峰这才能够放心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