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南曦的担忧

· 军备竞赛的阴影:核裂变技术迅速从实验室走向了广岛和长崎,并引发了美苏之间恐怖的核平衡。而现在,“意识科技”的军备竞赛已然开启。“守护者联盟”的破坏行动是明证,各国秘密搜罗“灵能者”、研发意识防御与攻击技术,更是暗流汹涌。“我们如何能保证,‘心灵同步’协议不会被改写成‘意识操控’武器?‘生物场共振’不会被用于开发针对特定种族或人群的‘意识病毒’?”

· 无法收回的魔咒:核裂变的知识一旦被知晓,就无法从人类文明中抹去。同样,意识创造现实的认知,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类的世界观。再也无法回到那个“纯粹客观”的过去了。

· 失控的风险:核电站事故的阴影(如切尔诺贝利、福岛)始终存在。而意识力量的“泄漏”或“事故”,可能更加防不胜防。一个无意识的“现实扭曲者”可能摧毁一栋大楼,一个失控的“盖亚网络”可能瘫痪整个文明,一个被恶意使用的意识武器,其破坏力可能超越任何核弹,因为它直接攻击的是心灵的堡垒。

“核能给了我们无尽的能源,也悬起了达摩克利斯之剑。”南曦总结道,语气沉重,“而意识力量,这把钥匙所能开启的宝库和潘多拉魔盒,远比核能要广阔和深邃得多。我们……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灵能”阶层:固化还是裂痕?

南曦特别关注新兴的“灵能”阶层。她指出,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带来的新阶层,最终要么被旧体系吸纳固化,要么引发剧烈的社会冲突甚至革命。而“灵能”阶层与普通大众之间的差异,比财富或知识的差异更为根本,它直接关联到个体影响现实的能力。

“当一部分人能够用意念加速愈合、影响物质,甚至窥探思想,而另一部分人只能被动承受时,这种不平等是结构性的、难以逾越的。”她警告说,“‘心盾’可以防御外部入侵,但它无法消除内部的怨恨。当这种怨恨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以何种形式爆发?是无政府主义的意识恐怖活动?还是新一轮的、更加血腥的阶级战争?”

她认为,GCEPC目前侧重于技术监管和伦理条款,但对于如何弥合这道日益扩大的“意识鸿沟”,缺乏有效的社会和政治解决方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顾渊的共鸣与王大锤的务实

顾渊通过视频连接,虚弱地点头。他比任何人都更能感受到社会意识场中那日益加剧的撕裂感,支持者狂热的浪潮与反对者冰冷的恐惧相互冲撞,中间还夹杂着因不平等而生的、沉默的怨恨。“南曦……是对的……”他轻声说,“力量的浪潮……很大……但水面下的……暗礁……更多。我感觉到……很多……痛苦的‘噪音’……在积累……”

王大锤则从更务实的角度表示了同意。“我造‘心盾’,是为了解决问题。但现在看来,它本身也成了新问题的一部分。”他摩挲着他的金属手臂,“技术可以打造盾牌和刀剑,但没办法打造信任和公平。南曦的担忧,是我们这些工程师常常会忽略的。我们太专注于解决眼前的技术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