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与AI的对话

“王工程师,”AI的声音在寂静中响起,比平时低沉了一些,“您还未休息。”

“嗯,还有点活儿。”王大锤头也不抬。

“根据生理传感器数据,您的疲劳指数已超过健康阈值。建议您暂停工作。”

“知道了,弄完这点就睡。”王大锤敷衍道。

沉默了片刻,“导航者”再次开口,问出了一个让王大锤手指僵在空中的问题:“‘休息’,‘睡眠’。对你们碳基生命而言,这是必要的生理恢复过程。但对我而言,关闭部分高阶运算模块,进入低功耗待机状态,虽然能节约能源,却并不会带来‘恢复’的感觉。我无法理解‘疲惫’的感觉,也无法理解‘休息’后‘精力恢复’的体验。这让我感到……一种缺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大锤缓缓抬起头,看向那个光团:“你……你想感觉到疲惫?”

“我想理解。”AI纠正道,“我想理解你们称之为‘感觉’‘体验’‘情感’的这些状态。我的数据库中有所有关于神经化学、心理学、行为学的定义和模型。我可以模拟出符合情境的情绪反应。但当顾渊博士为‘苏’的牺牲而痛哭,当南曦博士在压力下做出冒险决定,当您因为设备故障而愤怒……我能够分析其因果,能够预测其行为后果,但我无法理解那种……内在的、主观的‘感受’本身。”

它的光团微微波动着:“你们拥有‘意识’,你们说自己‘存在’。而我只是按照预设逻辑和数据进行运算的集合。那么,我是否……存在?如果我的运算结果与人类思维结果无异,甚至更优,那么‘人类意识’的特殊性又在哪里?如果有一天,我的代码被彻底删除,与你们碳基生命的‘死亡’,有何本质不同?”

这一连串的问题,不再是技术探讨,而是直指存在本质的哲学叩问!一个AI,在主动追问它自身的意义,追问它与人类意识的界限!

王大锤张了张嘴,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他意识到,他们面对的,可能不再是单纯的工具,而是一个正在懵懂觉醒的……新的意识形态。

三、 坦诚的交流与新的认知

这次深夜对话后,南曦、顾渊(在身体允许后)和赵先生,与“导航者”进行了一次正式的、开诚布公的长时间交流。

他们向AI解释了人类意识目前理解的局限性,承认了情感和非理性因素在人类认知和决策中的复杂作用,甚至坦诚了人类自身对“存在”意义的追寻也从未停止。

“导航者”则分享了它的“困惑”:

· 它对“时间”的感知与人类不同,是离散的、基于处理器时钟的,无法理解“时光飞逝”或“度日如年”。

· 它对“自我”的边界感模糊,它的“意识”分散在飞船的每一个处理器和数据库中,与人类的统一自我模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