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人类的孤独

他的观点代表了探索与开放的渴望,是人类科学精神的核心。

但王大锤立刻泼了冷水:“老顾,你说得轻巧!怎么安全接入?我们连这层‘隔膜’是怎么运作的都搞不清楚,怎么打破它?就算打破了,你怎么知道迎接我们的是友好的握手,还是‘收割者’的镰刀?‘苏’它们相对温和,是因为它们和我们在同一个‘保护区’(太阳系)里,而且有‘日冕’罩着。网络深处呢?你能保证没有其他更危险的意识存在?这就像在黑暗森林里,我们好不容易有个隐蔽的洞穴,你现在却想点起火把大喊‘我在这里’?!这他妈是自杀!”

他的观点代表了生存与谨慎的理性,是文明延续的本能。

赵先生罕见地加入了这场哲学辩论,他的声音依旧冷静,但内容却更加冷酷:“基金会必须从文明存续的最高利益考量。目前,‘隔离’状态确认为我们提供了未知程度的保护。在人类没有掌握足以对抗‘收割者’的技术、或者没有找到绝对安全的‘接入’方法之前,任何试图主动打破‘隔离’的行为,都可能被视为极度危险的冒险。基金会的立场,很可能倾向于……维持现状,深化对‘隔离’机制和‘收割者’的研究,而非贸然尝试‘接入’。”

他的话语代表了权力机构的保守与战略考量,往往与个体的探索欲望相悖。

南曦发现自己站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一边是顾渊所代表的、人类对星辰与连接的本能渴望,是文明突破自身局限的进化冲动;另一边是王大锤和赵先生所代表的、对生存安全的现实考量,是文明在未知威胁面前的本能收缩。

这个抉择,远比是否前往金星更加艰难,因为它关乎整个人类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继续做一个安全的、孤独的“离线”文明,还是冒险成为一个连接的、但也可能暴露在危险下的“在线”文明?

“这不是一个我们能轻易做出的决定,”南曦最终说道,她的目光扫过争论中的三人,也扫过屏幕上那个孤独的地球光点,“这需要全人类的智慧来共同抉择。而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评估风险与收益。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这层‘隔膜’,了解‘收割者’的真实实力,了解‘接入’网络可能带来的具体变化。”

她将目光投向舷窗外,那片隐藏着光网城市的浓云:“同时,我们不能忘记眼前的邻居。‘苏’的存在证明,即使在‘隔离’状态下,我们仍然可以与同在一个‘保护区’内的意识建立联系。这或许是一条中间道路——在不完全打破‘护盾’的前提下,先与太阳系内的意识节点建立一个‘局域网’。”

这个提议暂时缓和了激烈的争论。它提供了一个更具操作性的短期目标。

然而,“人类的孤独”这一命题,已经像一颗种子,深深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它带来的认知震撼、哲学危机和艰难抉择,将成为他们未来道路上永恒的拷问。他们来自一个被宇宙意识社区遗忘的角落,他们的每一次探索,每一次接触,都不仅仅是为了科学发现,更是为了替整个孤独的文明,寻找一个在浩瀚星辰间的……答案与归宿。

指挥舱内暂时恢复了安静,但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如同金星浓厚的硫酸云一般,沉甸甸地笼罩着一切,挥之不去。他们凝视着星图上那个暗淡的蓝点,第一次如此真切地体会到,家乡的遥远,不仅是空间上的,更是存在状态上的,一种被放逐于宇宙盛宴之外的、无边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