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各大名却反应冷淡。出云国大名安倍贞信说道:“陛下,大唐兵力雄厚,我倭国根本无法抵抗。臣以为,不如继续向大唐称臣,献上更多的贡品,或许能让大唐打消征讨的念头。”
近江国大名佐佐木道誉也附和道:“陛下,安倍大人所言有理。我等手中的兵力有限,若是与大唐硬拼,只会白白送死。臣建议,暂时按兵不动,看看局势再说。”
其他大名也纷纷表态,要么主张求和,要么主张观望,愿意听从天皇命令出兵抵抗的,寥寥无几。天皇心中冷笑 —— 他早已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这些大名个个自私自利,只看重自己的利益,根本不会真心为倭国着想。
“既然诸位不愿出兵,那朕也不强求。” 天皇故作失望地说道,“只是日后若是大唐大军到来,还请诸位自求多福。”
各大名以为天皇真的放弃了抵抗,纷纷松了口气,起身告辞。他们不知道,天皇已在心中记下了他们的态度 —— 那些主张求和、观望的大名,都被他划入了 “反对者” 的行列;只有少数几个愿意出兵的大名,被他视为 “支持者”。天皇心中暗忖:“等唐军到来之时,朕便带着支持者一起投降,至于那些反对者,就让他们成为唐军的刀下鬼吧!”
与此同时,倭国各地的大名,为了在大唐出兵前抢夺更多的利益,开始对大唐世家商队展开疯狂的屠杀。出云国的崔氏商队驻地,被安倍贞信的三千私兵围攻。崔氏商队虽有五百名护卫,且装备精良,却架不住倭兵人多势众。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崔氏商队的护卫死伤殆尽,驻地被攻破,数十名商队成员被杀害,价值百万两白银的货物被洗劫一空。
近江国的郑氏商队、青州的王氏商队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 倭国大名的私兵如潮水般涌来,商队护卫拼死抵抗,却终究寡不敌众,一个个据点被攻破,商队成员要么被杀,要么被俘虏。
短短半个月,大唐在倭国的世家商队,除了与裴安交好的少数几支商队逃到裴安的据点外,其余全部覆灭。裴安的据点,成了大唐商人在倭国唯一的避难所。
天皇得知消息后,表面上派来了五千军队,声称 “协助裴将军保护据点”,实则是想监视裴安的动向。裴安心中清楚天皇的用意,却也没有点破 —— 他知道,此时多一分力量,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
可他没想到,那些杀红了眼的倭国大名,竟联合起来,集结了超过三万的兵力,将裴安的据点团团围住。这些大名认为,裴安的据点中藏有大量的大唐货物,只要攻破据点,就能获得巨额财富;同时,若是能俘虏裴安,还能在大唐出兵时,将他作为谈判的筹码。
“将军,不好了!外面来了三万多倭兵,把我们的据点围得水泄不通!” 李虎匆匆跑进议事厅,脸色苍白地说道。
裴安心中一沉,快步走到了望塔上。只见据点外,密密麻麻的倭兵手持刀枪,高举着各自大名的旗帜,朝着据点内喊话,言语中充满了挑衅与贪婪。
“我们现在有多少兵力?” 裴安冷静地问道。
“我们带来的三百精锐,还有您招募的一千五百名私兵,再加上逃到这里的几支商队的护卫,总共不到三千人。” 李虎低声说道,“而且,天皇派来的五千军队,刚才看到倭兵人多,已经偷偷逃走了!”
裴安眉头紧锁 —— 三千人对阵三万人,实力悬殊太大。更让他担忧的是,他招募的一千五百名私兵,都是倭国底层百姓,之前虽然训练刻苦,却从未经历过真正的大战,他不确定这些人是否真的能拼死抵抗。
“将军,要不我们突围吧?再等下去,我们迟早会被倭兵攻破据点!” 一名商队主事人焦急地说道。
裴安摇了摇头:“现在不能突围。倭兵人多势众,我们一旦离开据点,就会成为他们的活靶子,伤亡会更大。我们只能坚守据点,等待天皇大军到来支援。”
就在这时,据点外的倭兵发起了进攻。无数的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据点,倭兵手持刀枪,呐喊着冲向城墙。裴安当即下令:“弓箭手准备,瞄准倭兵密集的地方射击!刀手守住城墙,绝不能让倭兵爬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