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的地点选在皇城的御花园内,园内张灯结彩,摆满了丰盛的宴席。天皇身着华丽的皇袍,站在门口迎接宾客,看到裴安时,脸上露出热情的笑容:“裴首领,你能来,朕真是太高兴了!快请进!”
裴安笑着拱手:“陛下盛情相邀,本将军岂敢不来。” 两人并肩走进御花园,天皇看着园内聚集的各方势力,忍不住感慨道:“若是在以前,朕想要召集这些人,他们定会推三阻四。如今托将军的福,他们不仅准时赴约,还对朕毕恭毕敬。你真是朕的贵人啊!”
裴安心中冷笑,表面上却故作谦逊:“陛下言重了。这些人不过是看重大唐的实力,并非真心臣服于陛下。”
天皇却不在意,笑着说道:“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只要他们能听朕的命令,朕就心满意足了。对了,将军的第一个孩子已经出世了,是个男孩,长得虎头虎脑,很是可爱。将军若是有空,一定要多去看看。”
裴安点点头,心中泛起一丝暖意。自从第一个孩子出世后,他虽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却也时常去 “育贤城” 探望。那孩子继承了他的身高,比同龄的倭国孩子高出一大截,眉眼间也有几分他的影子。
聚会正式开始后,天皇率先发言,希望各方能 “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可话音刚落,大唐商队主事人与倭国商界领袖就因利益分配问题争执起来。
“我们大唐商人带来了丝绸、茶叶等货物,为倭国带来了财富,理应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崔明远大声说道。
倭国商界领袖安倍忠则反驳道:“倭国的市场本就属于我们,你们大唐商人抢占了我们的生意,还不知足,简直是贪得无厌!”
双方你来我往,争吵不休。倭国各大寺庙的住持也纷纷发言,指责大唐商人 “不尊佛法,破坏倭国传统”,要求天皇 “限制大唐商人的数量与经商范围”。
裴安与天皇坐在主位上,端着酒杯,冷眼旁观。大唐商人皆是饱学之士,辩论时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倭国商人虽也学了些汉学,却根本不是对手,很快就被说得哑口无言。
就在这时,一名年轻的倭人站了起来。他身着青色和服,面容清秀,眼神中带着几分傲气,正是倭国着名的学者藤原清和。“诸位大唐商人,莫要以为只有你们懂汉学。” 藤原清和语气平静,“在下不才,愿以诗会友,与诸位切磋一二。” 说着,他当场吟诵了一首自己创作的汉诗,诗句优美,意境深远,赢得了不少倭人的喝彩。
大唐商人见状,脸色有些难看。崔明远等人虽也读过书,却不擅长作诗,一时间竟无人敢应战。藤原清和见状,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怎么?大唐商人难道只会逞口舌之快,不敢与在下切磋诗艺吗?”
就在这时,裴安缓缓站起身,手中端着酒杯,目光扫过众人:“藤原先生的诗确实不错,只是不知能否比得上在下的拙作。” 他清了清嗓子,缓缓吟诵道:
“大唐雄威震四方,
倭岛臣服纳贡忙。
丝绸茶叶传友谊,
何必争执起祸殃。”
诗句直白地展现了大唐的威严,又点明了双方应和平共处的主旨,赢得了满堂喝彩。藤原清和的脸色微微一变,却仍不服气:“裴首领的诗虽有气势,却少了几分意境。”
裴安笑了笑,又吟道:
“沧海横流显本色,
大风起兮云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