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安心里泛起一丝担忧,赶紧打开木盒。盒子里放着一套月白色的锦袍,还有一张烫金的请柬。锦袍的面料是上好的蜀锦,上面绣着精致的祥云图案,针脚细密,一看就是精心缝制的。裴安拿起锦袍,凑近鼻尖闻了闻,还能闻到淡淡的脂粉香,显然是高阳亲手做的。
请柬上写着 “恭请渭南伯裴安莅临万青酒楼诗词大会”,落款是 “万青酒楼”。裴安看着锦袍和请柬,心里满是感动 —— 高阳知道他要参加诗词大会,特意亲手做了衣服,还提前送来了请柬,这份心意,让他心里暖暖的。
接下来的几天,裴安一边处理金吾卫的公务,一边继续打探万青酒楼的消息,可始终没有进展。万德对老板的事绝口不提,百骑司也没监控到任何异常,时间一晃,就到了诗词大会当天。
这天清晨,裴安早早起床,穿上高阳亲手做的月白色锦袍。锦袍很合身,衬得他身姿更加挺拔,眉眼也越发俊朗。云儿、夏荷和月儿围在一旁,纷纷夸赞他好看,裴安笑着谢过她们,带着四名亲兵,拿着请柬,朝着万青酒楼走去。
抵达酒楼时,门口早已车水马龙,挤满了前来参加诗词大会的宾客。万德站在门口迎接,见裴安过来,赶紧热情地迎上前:“裴将军,您可来了!里面请,魏王殿下和各位大人都已经到了!”
裴安跟着万德走进酒楼,一楼大厅已经被布置成了诗词大会的会场,中间摆放着一个巨大的舞台,舞台两侧挂着写有 “诗”“词” 二字的灯笼,四周摆放着桌椅,宾客们已经陆续就座。万德将裴安引到二楼的一个雅间,里面已经备好了酒菜,“将军,您先在这儿休息片刻,大会很快就开始。”
裴安点点头,坐下喝了杯酒,目光却透过雅间的窗户,看向楼下的舞台。没过多久,一阵锣鼓声响起,诗词大会正式开始。一个身着青色长衫、面容俊朗的中年男子走上舞台,正是万青酒楼的神秘老板崔霖。
崔霖约莫四十岁左右,身材挺拔,面容白皙,留着一缕山羊胡,眼神深邃,穿着一身深蓝色的锦袍,腰间系着玉带,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儒雅与威严。他走上舞台,对着台下的宾客拱了拱手,声音洪亮:“各位来宾,今日承蒙魏王殿下恩典,在万青酒楼举办诗词大会,老夫崔霖,代表万青酒楼,欢迎各位的到来!”
台下响起一阵掌声,崔霖继续说道:“本次诗词大会共分三轮,每轮一个主题,分别是‘边关’‘秋色’‘美人’。每轮结束后,由魏王殿下领衔的评审团评选出前三名,给予赏赐。三轮结束后,还有第四轮附加赛,主题是‘月亮’,最终评选出前三名,分别赏赐黄金百两、珊瑚一座、陛下亲手书写的墨宝一幅!”
话音刚落,魏王李泰走上舞台,笑着说:“崔老板客气了!本次诗词大会,旨在弘扬我大唐文化,选拔有才之士。陛下因公务繁忙,未能亲临,特送来亲手书写的《将进酒》一幅,作为最终大奖,可见陛下对本次大会的重视!” 说完,他示意侍从展开李世民的墨宝,台下顿时响起一阵惊叹声 —— 陛下的书法龙飞凤舞,气势磅礴,果然是传世之作。
大会正式开始,第一轮主题 “边关”。宾客们纷纷提笔作诗,有的描绘边关的壮丽景色,有的抒发对将士的敬佩之情,很快就有不少诗作呈给评审团。裴安也拿起笔,略一思索,便写下一首《出塞》:
“金戈铁马踏胡尘,大漠孤烟映日轮。
万里边关终守土,一腔热血铸忠魂。
旌旗猎猎迎风展,号角声声震敌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待到功成归故里,再携美酒敬亲人。”
诗作刚呈上去,评审团就眼前一亮。魏王李泰拿着裴安的诗作,大声念了出来,台下顿时响起一阵喝彩声 —— 这首诗气势恢宏,既描绘了边关的景象,又抒发了将士的忠勇,堪称佳作。第一轮结束后,裴安毫无悬念地获得第一名,另外两名世家子弟分别获得第二、三名。
第二轮主题 “秋色”。宾客们的诗作多是描绘秋景的萧瑟与凄凉,裴安却另辟蹊径,写下一首《秋兴》:
“金风送爽入长安,桂子飘香满画栏。
雁阵南飞排碧汉,枫林尽染映朱颜。
稻粱遍野丰收乐,瓜果盈筐喜悦添。
莫道秋来多寂寥,人间美景在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