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来意延安的忌惮

久而久之,队员们都把他当成“带头大哥”,愿意跟着他出生入死。

一次深夜查哨,何大清看到两个年轻队员在篝火旁擦枪,嘴里念叨着“早点把鬼子赶出中国,回家孝敬爹娘”。

小主,

他走过去坐下,给两人添了些柴火:“放心,跟着队伍好好干,咱们一定能打赢,到时候我亲自送你们回家。”

那一夜,三人聊到天亮,队伍里的信任感,就在这样的细碎相处中愈发牢固。

远在延安的八路军总指挥部里,曾有人对何大清的“快速崛起”心存忌惮。

6000人的队伍、能自产武器的兵工厂,这样的实力在敌后武装中极为少见,难免有人猜测他“是否有私心”。

但每次何大清上报的战报里,都会详细列出缴获的物资,除了留足自己用的一些日常用品,剩下的他觉得是“破烂”。

老旧的步枪、损坏的装甲车零件、小钢炮等,都会派人分批送往延安。

有人曾问他:“这些东西用处不大,何必费力气送过去?”何大清笑着说:“延安的同志能修就修,就算不能修,熔了做新武器也好,抗战不是咱们一支队伍的事。”

一次中央会议上,有人再次提及对何大清的顾虑。

伟人放下手里的烟,目光坚定地说:“何大清的队伍,打鬼子最积极,每次都冲在最前面;缴获的物资,哪怕是破烂也想着上交;队伍纪律严明,从没听说过扰民的事。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抗战胜利,又没有违纪,咱们有什么理由忌惮他?敌后武装越强,咱们的抗战胜算就越大,应该支持他、信任他!”伟人的话一锤定音,延安从此不再有对何大清的质疑,反而多次给他的队伍加强联系,支持他在热河的抗战工作。

消息传到热河,何大清正在查看新修建的防御工事。吕卫国拿着延安发来的电报。

兴奋地对他说:“大清,延安不仅给咱们送了5部电台,还表扬咱们是‘敌后抗战的模范队伍’!”

何大清接过电报,看完后微微一笑,将其递给身边的参谋:“通知各部队,加强警戒,最近鬼子的侦察机来得频繁,咱们得做好应对准备。”

阳光洒在他身上,身后是整齐的军营和忙碌的根据地,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