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核对无误。”“铁匠”对着麦克风低声报告,声音透过寒风传来,“数量和质量,基本符合预期。部分设备需要后续翻新,但核心部件可用。”
伊万娜在布加勒斯特的屏幕前,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很好。这些被北约军方认定为“报废”或“损耗”的装备,在“暗影”手中,经过适当的维修和翻新,将能极大提升一线作战人员的生存能力和战斗效能。这不仅仅是装备的提升,更是向其对手,乃至潜在的观察者(如BND)传递一个信息:“暗影”的触角,已经能够深入到西方军事体系内部,汲取养分。
“沃伊切赫先生,”伊万娜的声音通过扬声器在现场响起,清晰而冷静,“你的效率令人赞赏。尾款已经转入我们约定的账户。希望这是我们长期合作的良好开端。”
沃伊切赫擦了擦被冻得通红的鼻子,眼神闪烁了一下,既有完成交易、拿到巨额回报的松快,也有一丝挥之不去的担忧。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是在玩火。但对方开出的价码,是他靠薪水一辈子也赚不到的财富,而且对方展现出的专业和谨慎,也暂时安抚了他部分恐惧。
小主,
“合作愉快,彼得洛娃女士。”他挤出一个勉强的笑容,“按照规定流程,这些‘报废’物资将被运往指定的合作回收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至于它们之后的去向……与我无关。”他强调了“规定流程”和“与我无关”,这是在为自己寻求心理安慰和法律上的免责托词。
“当然,它们会得到‘妥善’的处理。”伊万娜意味深长地回应。
交易迅速完成。“暗影”的人员驾驶着伪装的民用货车,载着这批来自北约的“废品”,悄无声息地消失在黑暗的林区道路上。沃伊切赫和他的手下则驾驶着空载的军用卡车,沿着另一条路线返回基地,所有的交接记录都将被完美地篡改为“已移交回收公司并完成销毁确认”。
几天后,这批特殊的“废品”被分散运输,最终通过伊万娜掌控的复杂物流网络,一部分流入了摩尔多瓦的仓库进行初步分拣和评估,另一部分则被直接运往了非洲的“铁砧”基地。
在“铁砧”基地,一个临时组建的、由“电工”托马斯·雅各布负责的技术小组,接手了这批装备。他们搭建起一个简陋但功能齐全的维修工作台,堆满了各种工具、测试仪器和备用零件。
工作台上,一台外壳碎裂的PRC-152电台被小心翼翼地拆开。托马斯戴着防静电手环,用精密工具检查着内部电路。“主板完好,加密模块没有被物理破坏……只是屏幕和外壳需要更换。”他一边操作,一边对身旁的克伦斯基说道,“我们可以从黑市上搞到兼容的备件,或者……让奥尔洛夫博士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用他的3D打印机复制一些非核心部件。”
旁边,几名有电子维修背景的队员正在尝试修复那些AN/PVS-14夜视仪。更换老化的电池仓,清洁光学镜片,测试成像管的性能。虽然无法恢复到全新状态,但让它们重新投入使用,并无太大问题。
那些破损的防弹插板,则被集中起来。帕维尔·诺瓦克拿起一块边缘有裂痕的IV级钢板,用力掰了掰,咂咂嘴:“这玩意儿,就算有裂纹,挡个步枪弹也比咱们现在用的那些强。”他们计划将这些插板进行筛选,损伤轻微的继续使用,损伤严重的则集中起来,看看是否能作为其他用途,或者由奥尔洛夫研究其材料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