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宁王,虽在江西经营多年,私兵数千,又有水匪为羽翼,但江西巡抚孙燧刚正不阿,江西总兵俞谏骁勇善战,麾下兵力远超宁王府私兵。”
“且江西地势险峻,宁王府若起兵,不出半月,必被围困在南昌,插翅难飞。”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臣以为,陛下真正想解决的,并非宁王、安化王这两个跳梁小丑,而是他们背后的宗室问题。”
“轰!”
这一句话,如同惊雷,在暖阁内炸响。
朱厚照猛地坐直身子,眼中闪过一丝震惊,随即化为浓浓的欣赏。
他心里的盘算,连张永都没看透,却被王守仁一语道破!
“好小子,果然有水平!”
朱厚照在心里暗赞,脸上却不动声色,故作疑惑地问道:“王爱卿何出此言?朕只是想问问你如何处置二王,怎么扯到宗室问题上了?”
王守仁没有丝毫慌乱,从容道:“陛下,臣查阅过户部的卷宗,太祖爷开国之时,宗室不过数十人,每年俸禄不过万石,对朝廷财政毫无压力。”
“可到了永乐年间,宗室增至数百人;弘治年间,增至数千人;如今正德元年,宗室人口已逾三万,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 各级宗室的俸禄加起来,每年高达千万石,占朝廷岁入的三成还多!”
“更别提宗室还占有全国近一成的良田,免税免役,各地藩王府邸修缮、婚丧嫁娶,皆由地方官府承担。”
“去年南直隶大旱,朝廷赈灾需银五十万两,户部却拿不出,只因大半财政都用在了宗室俸禄上。”
他抬眸看向朱厚照,目光恳切:“陛下登基以来,屡次下旨提高边军军饷、减免灾区赋税,足见陛下心系天下。”
“以陛下之英明,定然早已注意到宗室问题的严重性。”
“如今朝廷尚且能勉强支撑,可再过百年,宗室人口恐增至十万、数十万,到那时,就算天下风调雨顺,朝廷也会被宗室俸禄拖垮,一旦遭遇天灾人祸,必生大乱!”
朱厚照彻底坐不住了,猛地站起身,走到王守仁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激动:“王爱卿!你说到朕的心坎里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回到龙椅上,重新坐下,却再也没有了之前的随意,神色凝重:“朕确实想借二王之事,彻底解决宗室问题,可宗室遍布天下,牵一发而动全身,朕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就是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王爱卿,你有什么好办法?”
张永站在一旁,早已听得目瞪口呆。
他跟着皇爷这么久,只知道皇爷想收拾二王,却没想到皇爷的目标是整个宗室!
而王守仁竟然能看透皇爷的心思,还拿出了这么多数据佐证,这份见识,真是绝了!
王守仁躬身道:“陛下,解决宗室问题,不可操之过急,需循序渐进,分三步走。”
“第一步,推行宗室考核之制。”
“规定所有年满十六岁的宗室子弟,无论亲王、郡王还是将军、中尉,每年都需参加朝廷组织的考核,考核内容分为经史、实务两科。”
“经史考《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实务考地方治理、农田水利、军事策略等实用之学。”
“考核分为三等:上等者,可由朝廷任命官职,或获得额外的俸禄赏赐;中等者,维持原有的俸禄待遇;下等者,削减三成俸禄,连续三年下等者,革除宗室身份,贬为庶民。”
“考核的时间、内容、评判标准,皆由朝廷说了算,这样一来,既能选拔出宗室中的贤能之士为朝廷效力,又能名正言顺地削减不合格宗室的俸禄,还能激励宗室子弟勤学务实,避免他们沦为只会享乐的废物。”
朱厚照眼睛一亮,拿起笔在纸上写下 “宗室考核” 四字,点头道:“好办法!这样一来,削减俸禄就有了由头,那些宗室也说不出什么!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