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刚,尔为何要随吾一同前往弘农?”在路途中,贾诩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向张毅发问道。
“子刚身为吏司司长,地位尊崇,权力颇重,按常理来说,确实应该留在宛陵,留在明公身边,协助明公处理政务,这样才最为妥当。”
张毅微微一笑,似乎早已料到贾诩会有此一问。他缓声道:“吏司最近刚刚遴选出了一批官员,这些人将被派往各地为官,负责治理地方。”
贾诩点了点头,但他的眼中依然透露出疑惑之色。这与去弘农有何关系。
张毅继续说道:“今年各地各司的考绩已经结束,上交的计薄也都已经核查完。吏司与民司、监察府共同派遣了巡使,前往各州,与刺史一同巡视各地。”
说到这里,张毅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此次巡查,就是要查探各地是否与上交计薄相符。”
“经过一番巡视,吾等发现不少人政绩卓着,他们所治理的地方,人口、耕地田亩都有显着增多,因此有人得到了升迁或增俸。当然,也有一些贪官污吏被查了出来。明公已经下令严惩。”
“如今,吏司之事忙完,吾空闲下来,左右侍郎也完全能够应付司内的事务。所以,吾张毅便想趁着这个机会,早点到司隶去,见见朝廷百官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且吾到了弘农之后,也能够为明公精心筹划弘农、颍川这两个郡的官吏任用事宜,让他们能够尽心尽力地为明公治理好地方。”
张毅接着说道,“而吾一直以来都常常待在宛陵,没有历经州郡之事,只是依靠各地送来的奏报来了解天下大事。”
“长此以往,恐吾会逐渐迷失,对天下的了解也会越来越模糊。吾觉得出来走一走,亲身施政,亲身去实践一番,这样将来才不至于耽误明公的大事,也不会给百姓带来危害。”
贾诩听了张毅的这番话,心中不禁对他涌起一股钦佩之情。
他暗自感叹道:“张毅不愧是跟随明公时间最长的人,深得明公的信任与重用,而且还能如此处处为明公着想,忧虑明公的事业。”
想到这里,贾诩连忙抱拳,对着张毅深深地行了一礼,说道:“子刚高义,诩佩服!”
张毅见状,急忙伸手将贾诩扶起,说道:“文和,快快请起,吾等都是为明公效力之人,怎敢受文和之礼?”
接着说道,“说起对明公的贡献,吾才是真正佩服文和啊!君为明公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这是有目共睹的。”
贾诩微微一笑,谦逊地回答道:“过奖了,诩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