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也跟着点头,调出之前收集的 “追猎者” 舰船资料:“他们的电子战系统就是分开布置的,上次我们干扰他们时,只瘫痪了其中一个模块,另一个还能工作 —— 这说明分开设计确实有实战价值。”
凯沉默了片刻,伸手修改了投影中的模块设计。球形舱体被拆成两个相连的椭圆形舱,主舱保留雷达与通讯,副舱独立放置电子战系统,两者之间用星璃设计的分流纹路连接,纹路表面还增加了三道应急切断阀。“这样响应延迟会增加 0.1 秒,但可靠性提升 40%,能量损耗也能控制在 8% 以内。” 他看向雷诺,“应急方案我也加了,每个舱体都有独立的备用电源,就算被 EMP 击中,至少能保留通讯功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雷诺点头,目光转向莉娜的狙击舱设计:“顶部狙击舱可以装,但屏蔽层要加厚到 1.2 厘米,同时在中部留一个备用狙击位,万一顶部被摧毁,莉娜还有第二阵地。”
莉娜的激光笔在顶部狙击舱旁画了个小圆圈:“备用位要预留灵能瞄准接口,我需要和星璃的感知同步。另外,顶部舱体的装甲要能抗住近防炮的攻击,上次‘猛犸级’的碎片差点砸穿我的临时狙击点。”
星璃走到投影幕前,灵能流再次覆盖舰体,这次的流光顺畅了许多,只有少数几个地方还泛着淡黄色。“能量流基本通了,但灵能核心到主炮的管路有点‘急’。” 她调整了管路的曲率,淡黄色区域逐渐变绿,“这样舰体‘感觉’轻松多了,像呼吸一样顺畅。”
凯调出最终的参数表,投影中的舰体逐渐清晰:主副分离的核心模块、顶部 + 中部双狙击舱、星璃优化的灵能纹路、雷诺要求的应急切断阀,甚至老周提议的备用管路接口都被标注在蓝图上。“各系统兼容性 92%,可靠性 89%,视野覆盖率 360 度,能量传导效率 87%—— 比我最初的方案更均衡,也更实用。”
莉娜走到投影前,红色激光笔在顶部狙击舱点了点:“这里再加个小型护盾发生器,防止被流弹击中观测窗。”
“我来加。” 凯立刻操作,在狙击舱周围添加了一圈微型护盾节点,“功率不大,但能抗住粒子束的短时间攻击。”
星璃的灵能流扫过新添加的护盾节点,轻轻点头:“能量不会冲突,反而能和主护盾形成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