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选择让环流实验室,像传说中的“贝尔实验室”一样,专注于尖端科技的研发,保持着绝对的神秘感。他相信,只要技术领先一个时代,权力、金钱和地盘,都将是唾手可得的副产品。
这天,刘一丘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规划着下一步的蓝图。他将目标,锁定在了“远征华盛顿”。他知道,与将军的“和平协议”是脆弱的,只有真正从政治上、从国家层面上,获得合法身份和影响力,才能彻底保证自己和团队的安全,也才能真正地救出芬恩。
这需要一个契机。
而契机,自己找上门来了。
巴尼敲门进来,递上了一封看起来平平无奇,但信封的材质却异常考究的信。
信,是从新泽西州寄来的。落款,是一个让全世界所有科学家都如雷贯耳的名字——贝尔实验室(Bell Labs)。
刘一丘挑了挑眉,拆开了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措辞礼貌而严谨。信上说,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近期在对全美电网的背景谐波进行例行监测时,发现了一些“极不寻常的、仿佛带有智慧生物特征的、高度有序的信号”。他们无法破解这些信号,但他们确信,这背后,代表着一种全新的、他们前所未见的通讯或能量传输技术。
他们诚挚地邀请这位隐藏在信号背后的“神秘朋友”,能前往新泽西州的霍姆德尔镇,进行一次学术上的交流与探讨。
信的末尾,附上了一句手写的、充满了好奇和善意的话:
“我们对您,以及您那首在芝加哥电网中奏响的、名为‘芬恩’的交响乐,充满了敬意与好奇。——威廉·肖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