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青瓷小罐盛着晶盐、菜油、酱油、米醋,封口红蜡未启已香气四溢;
更有乌木匣内,一格格摆着丸、散、膏、丹——
跌打酒红如琥珀,风寒冲剂清香扑鼻;
降火茶饼压成铜钱大小,连消炎的银翘霜都用琉璃小瓶装好,在灯火下泛出淡金光泽。
厅中几人同时倒吸一口气,目光被那座“小山”牢牢吸住。
高公公的拂尘“啪”地掉在案上;
叶连王子挑眉,灰蓝眸子里映出一片斑斓;
三位城主更是面面相觑——
他们原以为“燕赵商队”只是客套,却没想到人家随手便搬来一座袖珍“百宝阁”。
灯火摇曳,药香与绸香交缠,满室静得只剩此起彼伏的惊叹呼吸。
三位城主像孩童得了新奇玩物,爱不释手地摩挲着绸面、旋开药瓶、轻嗅油盐,笑得合不拢嘴。
渭垣城主率先拍案,声音因激动而拔高:
“李爵爷,您有多少,我渭垣照单全收!仓库、车马、脚力,全城动员!”
东垣城主嗤地一声,用肘弯轻撞他:
“就你那巴掌大的内城,能吞几车?别撑破肚皮。
去我东垣——街宽市旺,豪商云集,三日便可扫空。”
南岘城主也不甘示弱,转身向李方清躬身,语气里满是自信:
“爵爷放心,南岘人口十万,富户三千,只要货入城门,保管寸缎不剩。”
渭垣城主急得面红耳赤,抢话道:
“我城虽小,却扼水陆要冲!
本地销不尽,可直发国中三十七郡,运力足、路径熟,利润翻得更快!”
眼看三人嗓音越来越高,李方清抬手虚按,笑意温煦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沉稳:
“诸位且莫争。燕赵仓廪丰足,货要多少有多少。
但生意首重口碑,次重渠道。
今日先签小批,试销三城,看市况、听回声,再谈大宗。
利可分,情不可伤;
买卖长,和气更长。”
话音落下,他掌心一翻。
三份早已备好的试销文书并排展开,墨迹未干,却条理分明:
“绸千匹、陶五百、油盐各三百罐、成药二百匣,三月售罄,再续万单。”
灯火映着朱砂印泥,红得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