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始终坚持高标准建设的理念。按照上级的指示,这个项目的规模已经超出了常规标准。

预计调派二十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后,研发团队将超过二十人。此外还需要配备保卫科、职工食堂和运输队。

食堂需要专职采购,运输队要有专人管理物料,这些后勤人员将组成完整的管理体系。由于工资由工业部直接发放,还需要配备两名财务人员。

加上保洁等辅助岗位,林卫东预计研究所总人数可能突破百人。其中保卫科将是重点建设部门,以适应当前的安全形势。

回到轧钢厂后,林卫东立即开始绘制设计图。办公区域规划包括:

- 个人休息区

- 小组讨论室

- 多功能会议室

- 小型加工车间

主体建筑采用三层结构:

一层:设备车间

二层:研发办公区

三层:分为私人工作室和会议中心

配套设施包括:

- 现代化卫生间(配备自动冲水系统)

- 员工食堂(位于主楼前 ** )

- 运输队专用停车场

- 物料储备仓库

所有设计都充分考虑了未来发展需求,确保一次性建设到位。

正门处规划为保卫科驻地。

林卫东计划扩充保卫科编制,因此需要更大的办公场地。

他还特别设计了一个能源中心,研究所的全部电力将由太阳能板供应。太阳能发电先输送到能源中心,再统一分配至各栋建筑。

考虑到电能储存难题,多余电力将并入国家电网。为应对连续阴雨天气,能源中心配备了大型蓄电池组,仅作应急使用或争取调配时间。

研究所主体建筑将用围墙围合,外围规划员工住宅区,方便职工居住或安置远距离通勤人员。所有房屋采用平顶设计,便于安装更多太阳能板,节省空间。

临近下班时分,林卫东完成了研究所的初步设计方案。

卫东,该走了。林工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顺手拿起桌上的图纸,这是研究所的草图?

对,刚画完第一版,还得再调整。林卫东收起铅笔。

要是能在这样的地方干上两年,我这辈子就值了。吴工摩挲着图纸边缘,语气里透着遗憾。

您随时都能来看。林卫东笑着把图纸卷好,到时候我亲自带您参观。

那可说定了!要是你敢拦着,我就坐大门口不走了。吴工拍着大腿笑起来。

下班铃声响起,吴工拎起帆布包:我先回了。

林卫东继续收拾桌上的绘图工具。

走出轧钢厂大门时,夕阳已经西斜。林卫东拧动电动车把手,很快就追上了前面几个同事。

贾东旭站在厂门口,盯着林卫东的电动车直咬牙。他故意往路中间挪了两步,眼神阴鸷。

林卫东眯起眼睛——这是要挑事?

他非但没刹车,反而猛地加速,电动车像离弦的箭冲向贾东旭。

贾东旭踉跄着往旁边躲闪,差点摔个跟头,脸色刷地变白。

林卫东!你——

好狗都知道让路!林卫东扬长而去,车尾扬起一阵尘土。

易中海拉住贾东旭的胳膊:别跟他一般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