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不是不行。
但是杨赐还想再做努力:“陛下……”
刘宏还没等杨赐开口,直接说:“两个。”
这下,杨赐松了口气。
缓了缓神,他继续询问:
“陛下准备,择治何古文经者入朝?”
刘宏静静思考许久。
最终开口:“《古文尚书》、《周礼》,诸卿就从这两者中为朕举荐贤才吧。”
此言一出,底下官员皆躁动起来。
无他,前一个选择属于常理,但后面这个《周礼》可是个雷区。
是今文经士族的大雷区。
即使如今,今古文争端未起,可这关于《礼》的注经权亦是五经中的重中之重。
可以说,哪个派别掌握了礼,哪个派别就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所以,即使只是推举小小议郎,这礼的部分,也立刻使得众人议论纷纷。
听着周遭嘈杂的声音,杨赐见天子刘宏今日貌似格外好说话,便出列开口否定:
“陛下,老臣觉得不可。古文经学者可举,但臣觉得可从《左传》中择选,治此经之学者,更加……”
此时,一个古文经学派官员出列,等待杨赐陈述完,他立马开口:
“陛下,臣以为陛下所言极是!”
“朝中治古文经的议郎确实太少。若能多些,也有利于陛下集众人之言论,此可称不偏不倚,陛下乃圣明之君也!”
只字不提什么《礼》还是《春秋》。
但今文经的人很在意这个,于是陆续又有人出列,与之争辩。
古文经官员见状,为了团体利益,也只能出列,一一驳斥。
于是朝会瞬间变得如市集一般,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陛下!”
袁基此时正襟整佩,出列。
嘈杂声音瞬间消失,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袁基身上。
“陛下!臣以为,陛下广开言路之心,实乃万民之福。何不多择选二人?”
此一言听得旁边的杨赐眉头一皱,两个古文已经够多了,还要再选两个?
这袁氏到底还是不是今文经的一员了。
杨赐刚要开口出声驳斥。
就听上首原本端坐的天子,发出急切又雀跃的声音,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