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曹操收到礼物后,好好地将其收藏起来。
这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要做一个好官员!
于是,自从当上议郎之后。
曹操开始多次上书,提出有关朝政的意见。
包括但不限于:
痛批宦官集团。
反对党锢政策。
揭发各种高官,甚至是三公,痛斥他们利用职权贪污腐败。
虽然议郎无实权。
但曹操把议郎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的这一职能,利用到了极致。
很快,曹操就引起了宦官和高官的不满。
而曹操谏言了这么多次,也无一次被采纳。
宦官们看在曹操是宦官后代的份上,不同他计较。
但曹操同宦官们杠上了。
原本曹操就是一个“精神士人”,比真正的士人都更痛恨宦官、痛恨党锢。
如今,他最爱重的兄长也是士人。
还是士人里最顶尖的士人。
那他曹孟德,就更要为了士人集团的利益冲锋陷阵,誓要将宦官撕下一块肉来。
他在这边直言进谏得热血沸腾。
宦官和高官那边干脆不理他了。
反正就是一个小小议郎,也没什么权力,咬人都不痛不痒的。
袁基围观了整个过程。
见宦官那边偃旗息鼓,不准备同曹操计较,他便也没有再过多关注。
时间就这样飞快流逝,抓住了春季的尾巴。
袁基早已脱下了狐裘和冬衣。
转而换上轻便、柔软的丝帛锦衣。
……
六月,朝会。
此次朝会与以往不大相同。
大殿四周围绕的虎贲、御林,比以往多了一倍。
从朝会开始前,大殿内就弥漫着一种肃杀之感。
依旧是文武百官跪坐两侧。
九卿的官位虽没有明确排序。
但根据职权高低,以及太仆多进三公等原因,所以默认太仆为九卿中排列第四位。
袁基坐得比较靠前,算是朝堂里前十的高官。
他静默端坐,余光扫视着周身的同僚。
所有的官员都嗅到了不同的气氛。
今日朝前,无人相互寒暄。
众人仅是点头打招呼,就快速分别,坐在了各自的位置上。
很快,伴随着一声:“趋——”
本就寂静的大殿变得落针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