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长安风云(上)

经此一役,太子李承乾的地位岌岌可危,声望扫地。

而魏王李泰则气势更盛,咄咄逼人,围绕在两位皇子身边的朝臣们也彻底撕下了温情脉脉的面纱,各自站队,互相攻讦,朝堂之上,暗流汹涌,已呈水火不容之势。

长安城,这座帝国的中枢,在失去国母与宿将的悲痛之后,又陷入了立储之争的狂风暴雨之中,空气中弥漫着不安与躁动,仿佛预示着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不知道那位日渐阴郁的天子,最终会将这大唐的万里江山,托付到何人手中。

而远在嶲州的王玉瑱,虽暂时远离了这权力漩涡的中心,但他与长安千丝万缕的联系,注定他无法永远置身事外。

长安,崇仁坊,王珪府邸。

相较于四年前,这座府邸的门庭愈发显赫,车马络绎不绝,前来拜会的官员士绅几乎要踏破门槛。

原因无他,府邸的主人王珪,如今身兼二职,不仅仍是魏王府文学馆的馆长,深受魏王信赖,更在前不久被陛下擢升为礼部尚书,位列九卿,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之政,清贵而权重。

一时间,王珪俨然成了长安城中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

每日前来递帖求见、以期攀附的官员多如过江之鲫,各种珍玩礼物更是如流水般送入府中,虽多半被王珪以“清廉自守”为由退回,但其权势之煊赫,已是不争的事实。

更有消息传出,待长乐公主与长孙冲的婚仪之后,陛下将再降恩典,将南平公主下嫁于王珪的幼子王敬直。

太原王氏一门眼看着将添一位驸马,与皇室姻亲关系变得更为紧密。其风头之劲,甚至隐隐有与当朝国舅、赵国公长孙无忌分庭抗礼之势。

然而,在这表面风光无限的背后,王珪与其仍在吏部担任考功司郎中的长子王崇基,却是忧心忡忡。

夜色深沉,书房内烛火摇曳,驱散了白日的喧嚣。

王珪卸下一身官袍,只着一件寻常家居的深衣,眉宇间带着一丝难以化开的疲惫与凝重。王崇基坐在下首,亦是眉头紧锁。

“父亲,”王崇基率先打破沉默,声音低沉,“今日吏部考核,又有几位官员因与东宫过往甚密而被黜落,补上去的,多是……魏王门下或与之亲近之人。这般态势,愈发明显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珪缓缓呷了一口已然微凉的茶,叹息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啊。陛下对魏王的偏爱,自皇后娘娘薨逝后,已是朝野皆知。

太子失德,授人以柄,如今东宫之位摇摇欲坠,这夺嫡之风,眼看就要演变成滔天巨浪了。”

王崇基脸上忧色更浓:“我王家如今看似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实则已身处风口浪尖。

父亲您身为魏王师,又居礼部要职,在外人眼中,我们早已是铁杆的魏王党。可这从龙之功,风险何其巨大?一旦行差踏错,便是万劫不复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