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文明的矛与盾

二、话语的构建

苏芸博士的发言,语调平和,充满理性,但字字千钧:

“女士们,先生们,‘玄鸟号’空天平台,是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和平利用太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智慧结晶。它并非某些舆论所渲染的‘战争堡垒’,而是我们通往深空的‘科学方舟’和保障太空活动安全的‘移动基地’。”

“它的强大动力,是为了支撑更遥远的航行,去触摸太阳系的边疆;它的防护系统,是为了应对深空严酷的自然环境;它的智能系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学探索。中国发展必要的空天能力,根本目的是保卫我们合法的太空资产,确保太空通道的安全,并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力量。”

她的话锋随即转向更宏大的叙事:

“当前,人类正站在太空时代的关键十字路口。我们可以选择让太空成为新的战场,也可以选择携手将太空建设成为合作共赢的新疆域。中国的选择是明确的。我们愿意与所有和平利用太空的国家合作,共同探索建立开放、透明、有利于和平的太空行为准则。‘玄鸟号’及其代表的技术,可以成为守护和平的盾牌,也可以成为探索未知的舟船。它的属性,取决于我们共同的选择。”

三、战略的意图

这场精心策划的“透明化”行动,背后蕴含着多重深意:

主动塑造叙事: 打破外界对中国空天力量的神秘化猜测和“威胁论”渲染,将“玄鸟号”定位为和平与科学的象征,抢占道德制高点,掌握话语主动权。

展示实力与克制: 通过公布部分先进性能(如聚变动力、防护系统),展示了不容置疑的技术实力,形成有效威慑,但刻意回避攻击性武器细节,表明中国追求的是“止战”而非“求战”的能力。

引导规则制定: 抛出“和平利用”和“行为准则”的话题,试图将国际社会的注意力从单纯的军备竞赛,引导到更具建设性的太空治理规则讨论上,为中国争取更有利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