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轩辕号”的龙骨在太空中铺设,“昆仑镜”的奥秘吸引着全球顶尖科学家的目光,“暗物质海洋”的谜题挑战着物理学的根基时,一种更为深沉、更为基础的责任感,驱动着人类做出另一项看似朴素却影响万年的决定。经历了月球冲突的惨痛教训,目睹了深空探索中潜藏的无数未知风险,一个共识逐渐形成:在迈向星辰大海的同时,必须为人类文明在母星上的延续,上一道最坚实的保险。
一、月球的抉择
选址论证会进行了无数次。地球上的种子库(如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虽好,但依然面临气候变化、地质活动乃至战争的风险。近地轨道或拉格朗日点的空间站,则太容易受到太空碎片、太阳风暴或潜在冲突的威胁。最终,目光锁定在了月球。
“月球,”首席地质学家在论证会上指出,“地质结构稳定,没有大气和液态水带来的侵蚀,温度极低且恒定,特别是永久阴影区的坑底,可低至零下200摄氏度以下,是天然的超级冷冻库。更重要的是,它远离地球的是非之地,却又在可及的范围之内。”
最终,地点选定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深处一个巨大陨石坑的永久阴影区内。这里终年黑暗、极度寒冷,被喻为“时间胶囊的完美棺椁”。
二、“文明种子库”的设计蓝图
项目被命名为“文明种子库”,其设计目标超越了任何现有的保存计划,旨在成为一个能够独立运行万年以上、抵御已知绝大多数灾难的文明“诺亚方舟”。
结构纵深: 库体主体结构位于月表下数百米深的基岩中,通过数公里长的倾斜隧道与地表连接,隧道入口进行伪装和加固,以抵御陨石撞击。
多重防护: 库体本身由厚重的钛合金、铅层和新型复合材料构成,具备防辐射、防微小陨石、防极端温度波动的能力。
能源自持: 在坑口边缘光照区铺设大面积太阳能电池阵,为库体提供基本能源,同时配备高效核电池作为万年备份。
智能运维: 由高可靠性、低功耗的AI系统管理,定期自检,只有在接收到地球发出的特定指令或地球文明信号长期中断时,才会启动唤醒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