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安装:
来自“龙渊”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团队携带核心部件和专用设备,搭乘高速运输舰抵达“赤龙号”。尽管舰体伤痕累累,维修工作仍在争分夺秒地进行,但所有相关工程人员被立即召集,投入到这项最高优先级的任务中。
安装过程极其复杂。需要在“赤龙号”原有的等离子护盾发生器网络基础上,加装相位场投射矩阵和高维能量感应器。新的系统需要与战舰的主聚变反应堆、火控雷达、“白泽”战术AI子系统进行深度集成。
工程师们必须在狭窄、有时还暴露在真空环境的舰体内部和外部工作,时间紧迫,压力巨大。舰长李云飞(接替可能受伤或牺牲的原指挥官)亲自坐镇工程中心,协调全舰资源配合。
理论验证与系统调试:
“龙渊”中心的徐教授和李薇通过量子加密通讯,远程指导调试工作。他们解释了原理:该护盾并非硬性阻挡,而是产生一个局部时空场,使来袭能量(如激光、粒子束)的作用相位发生极其细微但关键的偏移,相当于让攻击“滑开”或“失焦”,从而将其绝大部分能量分散到无效空间。
对于动能武器(如电磁炮弹),场效应会干扰弹体材料的原子键结,使其在撞击瞬间结构性崩解,化为一团相对无害的高速碎片云。
系统调试遇到困难。能量波动不稳定,场分布不均匀,与原有系统的兼容性问题频发。“白泽”AI发挥了关键作用,以其强大的算力实时计算最优参数,微调场的生成模式。
首次实弹测试(高风险):
没有时间返回地面测试场。经最高指挥部谨慎批准,决定在“赤龙号”维修空域附近进行一次极高风险的实弹测试。
一艘退役改建的“天帆级”运输舰被作为靶船。一架无人战机从远处向其发射了一枚中等功率的激光脉冲。
测试一(无护盾):激光准确命中靶船,烧蚀出一个深深的坑洞,证明攻击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