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晚“烛龙”项目的秘密启动和对“神经信号非线性映射”的刻意关注,如同在平静的水面下投入了诱饵。她深知这步棋的凶险,但也坚信,这是打破僵局、引出“牧羊人”的唯一途径。她的日常,也因此蒙上了一层更为紧张、更为审慎的色彩。
总裁的日常:伪装下的猎手
清晨,林晚晚依旧在安保车队的严密护卫下抵达公司。她穿着利落的黑色西装,步伐沉稳,面容冷峻,与往常并无二致。但只有她自己知道,此刻的她,更像一个布好陷阱、等待猎物上钩的猎手。
· “萤火”的烟雾弹:她主持了一场关于“萤火素”项目“战略调整”的内部发布会,面对众多中层管理者和技术骨干,她语气平静地宣布了项目“因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而无限期推迟后续临床的决定。会场一片哗然,失望和沮丧的情绪弥漫开来。
(技术总监忍不住提问:“林总,我们真的无法克服那些副作用吗?”)
(林晚晚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科学需要尊重客观规律。在找到根本性解决方案之前,盲目推进是对资源和患者的不负责任。‘启明’不会在一条走不通的路上浪费过多时间。”)
(台下许多人面露不甘,但也只能接受。没有人察觉到她平静外表下,对“烛龙”项目寄予的厚望。)
· “云脑”的隐秘任务:她批准了“云脑”事业部一个看似常规的“城市安全预警系统升级”项目,而该项目背后,隐藏着对“归途计划”相关数据模型的深度运算。她亲自设定了运算权限和警报阈值,任何异常关联都会被直接发送到她的加密终端。
· 资本市场的稳定器:尽管“萤火素”受挫的消息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启明生物”的股价,但林晚晚早已通过一系列精妙的资本操作——包括宣布大幅回购计划、与多家长期战略投资者签订锁仓协议、以及释放“云脑”业务持续高速增长的利好——成功稳住了盘面,甚至让股价在短暂下跌后出现了小幅反弹。
(财经频道评论员分析:“林晚晚展现出了惊人的危机掌控能力和资本号召力,‘启明’的根基并未因单一项目受挫而动摇。”)
· 高压下的细节掌控:她的午餐依旧是工作餐,但陪她吃饭的人换成了信息安全部门的负责人。她一边听着关于内部网络异常访问attempts(尝试)的汇报,一边快速浏览着“烛龙”项目组发来的第一份周报。
(她指着周报上一处数据,对信息安全负责人说:“这个节点的访问日志,重点监控。另外,通知‘烛龙’组,下次汇报用三号加密协议。”)
她的每一天,都在这种高度紧张的双线操作中度过。明面上,她是那个果断放弃、聚焦核心业务的冷静总裁;暗地里,她是那个紧握线索、追寻惊天秘密的孤独猎手。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庞杂的事务,并未让她显得疲惫,反而让她的眼神变得更加锐利和深邃。
“鱼儿”上钩:初次交锋
诱饵撒下不久,“鱼儿”果然开始试探。
首先,周薇监测到,有几个之前从未出现过的、技术极高的IP地址,开始尝试渗透“启明”的外部合作学术数据库,搜索的关键词正是“神经信号非线性映射”和“林晚早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