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运筹帷幄 暗流涌动

李元芳退下后,书房内重归寂静,只余烛火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狄仁杰并未立刻休息,他重新坐回案前,目光在李元芳带回的口供笔录、那些古朴的竹简羊皮卷,以及自己连日来整理出的桂州案卷之间缓缓移动。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丝线,正随着他的思考,将这些散落的线索逐渐编织成一张清晰而又庞大的网。

他首先拿起乌莫尼的口供,逐字逐句地重新审阅。冯谦志在天下、欲借巴蛇为“神兵”、于各道广布暗桩……这些信息虽惊人,但并未出乎他最初的预料。真正让他在意的,是那些细节:暗桩借商队、漕运掩护;活动范围涉及荆湖、淮南、两京;单线联系,唯有冯谦及其一二心腹知晓全貌。

“商队、漕运……”狄仁杰轻声自语,指尖在书案上勾勒着无形的轨迹。这两者皆是人员流动频繁、信息传递便捷、易于隐匿身份与物资的绝佳载体。冯谦选择以此为基础构建网络,足见其深谙隐秘行事之道,所图非小。

他放下口供,又拿起一卷从忘尘谷带回的羊皮古籍。上面的隶书记载着关于“星陨之石”与巴蛇的关联,以及一些看似荒诞不经的祭祀仪轨。狄仁杰的目光并未停留在那些神秘主义的描述上,而是聚焦于其中提到的几个古地名与星象方位。结合另一卷记载了巴蛇传说起源的竹简,他脑海中渐渐勾勒出一条可能的传播路径——那所谓的“星陨之石”与巴蛇传说,最早可能起源于古荆楚之地,随后随着部落迁徙或文化交流,逐渐向南传入岭南。

“若此推测成立,”狄仁杰沉吟道,“冯谦在荆湖地区的暗桩,或许并非随意设置,而是与其获取古籍、探寻异兽起源有关。那里,可能存在着比忘尘谷更早的遗迹,或是知晓更多内情的人。”

想到这里,他取过一张空白的宣纸,提起狼毫,蘸饱浓墨,开始梳理脉络。他在纸中央写下“冯谦”二字,划上一个圈。随后,数条线索如同枝蔓般延伸出去:

一条指向“桂州”,标注了已查抄的货栈、赌坊及抓获的党羽,这是已知被清理的支干。

一条指向“黑水寨”与“忘尘谷”,标注了邪教祭祀、巴蛇异兽、乌莫尼,这是已被摧毁的核心据点与技术执行层。

最关键的一条,则指向“暗网”,并分出数个枝杈:“荆湖道”(可能与起源探查、古籍来源有关)、“淮南道”(漕运枢纽,物资钱粮中转?)、“两京之地”(政治情报、渗透目标?)。在每个枝杈后,他都打上了一个问号。

这张简陋的示意图,清晰地揭示了当前局势:桂州本地的冯谦势力已被基本斩断,但那张跨区域的暗网依然隐藏在迷雾之中,其核心动机、人员构成、具体任务,皆不明朗。

狄仁杰放下笔,揉了揉眉心。他知道,单凭现有的线索,想要一举揪出整个网络,无异于大海捞针。必须找到更关键的突破口。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箱古籍上。或许,答案就隐藏在这些古老的文字之中?他唤来值夜的书记官,命其即刻去请桂州府中两位精通古文字与地方志的老学究前来,连夜协助破译古籍中那些难以辨认的篆文和符号。

安排完此事,狄仁杰又取过一份今日刚收到的、来自神都的密函。这是他在离开神都前,布置下的眼线传来的消息。密函中提到,近期神都范围内,有几家背景复杂的商行活动异常频繁,与一些职级不高却身处关键位置的官员过往甚密,其货物往来路线,恰好涵盖了淮南与荆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