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看着曾泰,语重心长地说:“此案关系到朝廷的稳定和百姓的福祉,你一定要慎重处理,不可有丝毫懈怠。”
曾泰郑重地回答:“恩师放心,学生定当不辱使命。”
狄仁杰接过,仔细浏览。案卷罗列了武懿宗勾结阿卜杜勒、指使赵乾等人谋杀周明琰、张昌宗、倒卖军械、泄露军情等十余项大罪,证据链完整清晰,可谓铁案如山。按照律法,武懿宗难逃一死。
“陛下之意如何?”狄仁杰合上案卷,问道。如何最终处置武懿宗,决定权在武则天手中,这不仅关乎法律,更关乎政治。
曾泰低声道:“听闻陛下震怒异常,但……似乎仍在犹豫。毕竟,武懿宗是陛下的侄儿……”
狄仁杰默然。他理解武则天的复杂心情。武懿宗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但其身份特殊,公开处决一位武氏亲王,无疑会对武周皇族的威信造成冲击。或许,一杯毒酒、一条白绫,保留其最后的体面,是更可能的结果。
“阿卜杜勒可有消息?”狄仁杰转换了话题,这是他更关心的问题。
曾泰摇头:“海捕文书已发往各地,尤其严令边境关卡细加盘查,但至今尚无确切消息。此獠狡猾异常,恐已改头换面,潜藏极深。”
狄仁杰眉头微蹙。阿卜杜勒不落网,此案就不能算真正了结。这个危险的间谍头目,就像一颗火种,随时可能在其他地方燃起新的祸端。
“让我们的人,继续紧盯与西域往来密切的渠道,不可松懈。”狄仁杰吩咐道,“另外,对‘隆泰昌’商号的清算要彻底,其遍布各州的分号、关联商队,都要仔细核查,看看有无阿卜杜勒或其他漏网之鱼可利用的据点。”
“学生明白。”曾泰领命,又道,“还有一事,恩师。兵部送来公文,就北衙禁军军械流失一案,提请追责涉事将领,并整肃军纪,问询老师意见。”
狄仁杰略一沉吟,道:“涉事郎将及军校,按律严惩,以儆效尤。至于整肃军纪,确是当务之急。你可代我拟个条陈,建议兵部会同各卫,彻查军械管理、人员背景,完善规章,杜绝类似事件重演。”
处理完这些善后事宜,狄仁杰信步走到院中。秋意已深,庭中银杏树叶金黄,随风飘落。他望着这满院秋色,心中却无半分闲适。武懿宗案虽破,但暴露出的问题触目惊心:外敌环伺,内患隐存,吏治军纪,皆有疏漏。治国如烹小鲜,丝毫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