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纳终于醒了!汪言是蝙蝠侠唯一的救世主!”——《综艺》杂志则持乐观态度,“看看汪言的履历!他从不重复自己,总在突破!这正是蝙蝠侠需要的!”
“贝尔演蝙蝠侠?认真的吗?”——娱乐八卦网站TMZ上,这条评论获得很多点赞,“我承认贝尔演技好,但布鲁斯·韦恩是哥谭王子!贝尔看起来更像刚从阿卡姆疯人院逃出来的!”
“克里斯蒂安·贝尔!连姆·尼森!摩根·弗里曼!加里·奥德曼!我的天!这是什么神仙阵容!”——蝙蝠侠粉丝论坛瞬间被激动的帖子刷爆。
“重启?彻底割裂?那我的基顿版蝙蝠侠情怀怎么办?”——怀旧派粉丝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担忧。
“实景拍摄?芝加哥、冰岛、伦敦?拒绝绿幕?”——电影技术论坛的专业讨论则聚焦在制作本身,“汪言这是要逆流而上啊!”
质疑、嘲讽、担忧与狂热的期待、坚定的信任激烈地交织碰撞。汪言的名字和蝙蝠侠的LOGO,牢牢占据着各大媒体的头条。
风暴的中心,此刻却异常平静。
芝加哥西区一处被改造为“哥谭市警察局外景地”的废弃市政大楼前,没有红毯和闪光灯,只有忙碌的剧组工作人员和临时拉起的警戒线。
一辆被改装成Tumbler战车的原型车静静地停放着,几名技师正在做最后的检测调试。
汪言站在战车旁边。他穿着深灰色工装夹克和工装裤,脚上是厚重的工装靴,脸上带着熬夜后的疲惫。这副打扮更像工程师而不是导演。
当他看向警戒线外的媒体人群时,那股沉稳的气场瞬间弥漫开来。他手插在口袋里,姿态放松,却像一根定海神针。
“汪导!汪导看这边!”“Mr. Wang! Over here!”“请问您为什么选择接手蝙蝠侠这个IP?”
问题如同连珠炮般砸过来,闪光灯噼啪作响。
汪言微微抬手,现场安静了大半。他目光平静地扫过人群,声音清晰地穿透背景噪音。
“为什么是蝙蝠侠?”他重复了其中一个问题,“很简单。因为他是布鲁斯·韦恩。”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远处芝加哥的摩天楼群。
“布鲁斯·韦恩是什么?他不是一个天生的超级英雄。他是一个在犯罪巷里,眼睁睁看着父母被夺走的、恐惧到骨髓里的八岁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