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雪封山野,温棚藏春

一夜风雪,天地换了模样。

清晨的小院被厚厚的积雪裹得严严实实,檐角垂着长长的冰棱,像一串串透明的水晶,踩在雪地上的脚步声“咯吱咯吱”响,在寂静的山野间格外清晰。林野推开房门,寒气瞬间扑面而来,带着雪的清冽,冻得人鼻尖发麻。他裹紧了身上的熊皮棉衣——这是李嫂用之前猎杀的变异熊皮缝的,里层衬着柔软的粗布,保暖性极好,哪怕站在风雪里也不觉得冷。

目光第一时间落在小院西侧的温棚上。那是按之前发现的图纸搭建的,楠木杆做的骨架被雪压得微微下沉,外层蒙着的塑料布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边缘用石头压实,再裹着一圈干草,远远看去像个臃肿的白色小帐篷。“可不能让雪把棚顶压塌了。”林野心里想着,抄起墙角的木扫帚,快步朝着温棚走去。

温棚是小院冬天的“菜篮子”,里面种着白菜、萝卜、油麦菜,还有几株刚发芽的香菜,都是张强按图纸上的方法培育的。灾变后的冬天格外漫长,新鲜蔬菜比粮食还金贵,不仅能补充维生素,还能给单调的伙食添点滋味,是众人熬过寒冬的底气之一。

“林野,等等我!”身后传来老杨的声音,他也裹着厚厚的棉衣,扛着一把铁铲跑了出来,脸上冻得通红,却依旧精神头十足,“这雪下得也太狠了,我估摸着得有半尺厚,再不清扫,棚顶的楠木杆怕是扛不住。”

两人刚走到温棚边,就见苏晴也提着扫帚赶了过来,她的头发上沾着细碎的雪沫,脸颊冻得泛起红晕:“我刚才看了看,东边的围栏也被雪压弯了几根木杆,等会儿清理完棚顶,得去加固一下。”

说话间,屋里的人也陆续醒了。周婶、陈婶端着木盆出来,打算先把门口的积雪铲开,方便走动;张强背着药篓,径直走向温棚,他要趁着天亮检查里面的蔬菜长势,顺便给土壤松松土;几个新加入的俘虏也主动扛着工具出来,为首的王强以前是个菜农,对侍弄庄稼很有经验,他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林野,温棚清理积雪得讲究法子,不能硬扫,不然塑料布容易破,我来搭把手。”

林野点点头,心里生出几分暖意。自从黑狼的残余势力被铲除,那些愿意悔改的俘虏就彻底放下了顾虑,真正把小院当成了自己的家。王强主动教大家怎么给蔬菜施肥,另一个懂木工的俘虏帮着修理工具,还有几个年轻力壮的,每天跟着老杨去山林边缘捡拾枯枝,补充燃料。道家说“人心齐,泰山移”,这大概就是最好的印证。

众人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王强指导着大家,用扫帚顺着棚顶的坡度轻轻扫雪,雪块顺着塑料布滑落,“簌簌”地堆在棚边,很快就堆起了一个个小雪堆;林野和老杨则用铁铲,把扫下来的雪铲到菜地和庄稼地里,“冬天的雪是‘瑞雪’,开春融化了能滋润土壤,还能冻死地里的害虫。”王强一边扫雪,一边给大家讲解,“以前在老家,冬天就盼着下大雪,来年的庄稼准能丰收。”

温棚里的温度比外面高了不少,掀开侧面的小帘子,一股湿热的气息扑面而来,夹杂着泥土和蔬菜的清香。里面的白菜长得绿油油的,叶片肥厚饱满;萝卜缨子探出地面,嫩得能掐出水来;几株油麦菜沿着棚边生长,翠嫩欲滴。张强正蹲在地里,用小铲子给萝卜松土,他身边放着一个陶罐,里面是用草木灰和腐熟的粪便调配的肥料。

“长势不错,就是温度稍微低了点,得再加点干草保暖。”张强抬起头,对门口的林野说,“刚才检查了一下,有几株香菜有点蔫,估计是夜间温度太低冻着了,我已经浇了点温水,应该能缓过来。”

林野走进温棚,脚下的泥土松软湿润,踩上去不粘脚。他摸了摸塑料布内壁,上面凝结着细密的水珠,这是温棚保温保湿的关键。“王强,你看能不能在棚外再裹一层干草?”林野问道,“雪还没停,夜里温度还得降,多一层防护更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