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铁面御史”南下记

顾昭的决心,一旦化为帝国的意志,其执行效率是惊人的。

就在与毕自严深夜长谈后的第三天,“中华共和国廉政总署”和“共和国巡回法庭”的成立,便以护国主令的形式,在帝国议会得到通过,并昭告天下。

一时间,整个官场暗流涌动。所有人都知道,护国主磨了两年多的刀,终于要出鞘见血了。

然而,谁来做这第一个执刀人,却成了一个微妙的问题。

巡回法庭的首席大法官,需要的不仅仅是法律知识和对护国主的忠诚。他更需要的,是一种能斩断一切人情世故、不畏惧任何地方势力的冰冷意志。他必须是一把没有感情、只认法条的刀。

在最高国务委员会的推荐名单上,有功勋卓着的老将,有刚正不阿的御史,但顾昭都一一否决了。

他最终选择的人,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常宇。

这个名字,对于京城的许多高官来说,都有些陌生。他不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勋,也不是名声在外的法学大儒。他只是一个从西山讲武堂毕业、在镇北军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年轻的校级军官。

他唯一一次进入高层的视野,是在那场惨烈的“血洗三晋”行动中。

在那场复仇的风暴里,身为营长的常宇,是执行命令最坚决、也是杀人最多的军官之一。他的部队,以冷酷和高效而着称,所过之处,鸡犬不留。

但也正是他,在战后,向廉政公署提交了一份长达万字的“战争心理创伤报告”,详细记录了自己和部下在执行无差别清洗命令时所遭受的巨大精神折磨和道德困境。报告的最后,他写道:“战争是地狱,我们亲手制造了地狱。如果国家需要我们成为屠夫,我辈万死不辞。但恳请护国主,为我们这些手染鲜血的屠夫,指明一条救赎之路,告诉我们,这一切的牺牲,究竟是为了什么。”

这份报告,让顾昭看到了常宇内心深处,那份在冷酷外表下挣扎的良知与思考。

护国主府,顾昭亲自召见了常宇。

“他们都说你是‘血手阎王’,”顾昭看着眼前这个因内心煎熬而显得格外清瘦、眼神锐利得像鹰的年轻人,平静地说道,“但我知道,一个真正的阎王,是不会为自己判决的生死而痛苦的。”

“我需要一把刀,一把只认法律、不认人情的刀。但这把刀,又必须知道自己为何而挥动。常宇,你内心的痛苦,正是你最宝贵的财富。它能让你在握紧屠刀时,依然记得自己是个人,而不是一部杀戮机器。它能让你在执行法律时,守住最后的底线。”

“我任命你为第一巡回法庭首席大法官。你的‘救赎之路’,不在战场,而在法庭。我要你用手中的法槌,去为那些被欺压的百姓,敲出一个朗朗乾坤;为这个新生的共和国,砸出一套不可动摇的法度规矩!你,敢不敢接下这把刀?”

常宇看着眼前的护国主,那双洞悉一切的眼睛,仿佛穿透了他的灵魂,看到了他所有的挣扎与迷茫。他猛地单膝跪地,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

“为护国主效死!为共和国效死!”

顾昭私下里,给了他一个新的称号——“良心尚存的屠夫”。

昭武二年的早春,一支奇特的队伍,从南京城门缓缓驶出。

队伍由十几辆四轮马车组成,车身漆黑,没有任何奢华的装饰。但车上飘扬的旗帜,却让所有看到的人都心生敬畏。一面,是共和国军队的“黑底白虎旗”,狰狞的虎头代表着无情的暴力;而另一面,则是一面全新的旗帜,黑底之上,用银线绣着一头怒目圆睁、头顶独角的神兽——獬豸,传说中能辨是非、断曲直的法律之兽。

这支队伍,便是由首席大法官常宇率领的第一巡回法庭。队伍里,有从法学院精心挑选的年轻法官和书记员,有第一批获得“律师”资格、负责为被告提供法律援助的专业人士,而护卫他们的,则是一整队由镇北军中最骁勇的老兵组成的、杀气腾-腾的宪兵。

他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湖广。那里,正是毕自严奏折中提到的,新政推行阻力最大的地方。

队伍一路南下,没有惊动任何地方官府。但他们的行踪,却像一阵风,早已传遍了湖广的官场。

当常宇一行抵达省城武昌时,湖广巡抚带着一众布政使、按察使等地方大员,“热情”地出城迎接。宴席之上,他们对常宇这位“京城来的天使”极尽恭维,言辞恳切地表示,一定全力配合巡回法庭的工作。

然而,当常宇第二天,要求调阅全省的田亩清册和税务档案时,真正的“软钉子”来了。

巡抚衙门的户房书吏一脸“惶恐”地报告说,前几日雷雨,档案库不幸“失火”,大部分原始档案都已“烧毁”,只剩下一些誊抄的副本,数据残缺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