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莱斯的朝阳透过科学院顶层会议室的巨大落地窗,将室内镀上一层淡金色的光辉。这间会议室平日里庄重肃穆,今天却洋溢着一种混合着紧张、期待和些许学术狂欢的特殊氛围。联邦科学院极东星域分部年度实习生毕业设计答辩会,正在这里举行。
对于繁星小队而言,这是在莫拉莱斯休整期间一场意想不到的“娱乐活动”。作为诺维米娅的同伴,并且本身也是联邦系统内崭露头角的灵能者军官,她们获得了列席旁听的资格。此刻,她们坐在会议室后排的观察席上,看着前方那排象征着学术权威的评审席。
评审席中央端坐着三位科学官,气场强大,不怒自威。
最左边的是霍华德·文森特博士,诺维米娅的监护人。他依旧穿着那身星云纹白大褂,肩部的黑红纹路彰显其身份。此刻他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眼神锐利如鹰,仿佛能洞穿一切逻辑漏洞。他那篇着名的《数学逻辑分析宇宙社会学:论土着文明缺乏超光速技术的必然结局与星际文明的资源优化策略》早已成为联邦星际扩张理论的基石之一,其核心观点——“菜单与食客”的关系——在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中间的是迪伦特博士,一位身形高瘦、眼神中燃烧着技术狂热火焰的男性科学官。他专精环境工程学,是行星级环境改造技术的坚定鼓吹者。他那篇《论行星级环境改造技术成熟后,“环保主义”的局限性与科技发展论的绝对正确性》堪称技术乐观主义的宣言,主张人类应以科技为犁,将宇宙改造成适合自身的花园,任何阻碍发展的“环保”借口都是文明的自缚手脚。
最右边的是柯琳博士,一位气质冷峻、梳着一丝不苟发髻的女性科学官。她的领域是生物生理学和医学,对机械生命抱有近乎本能的排斥。她那篇《基于生物生理学原理驳斥“机械飞升论”:论机械构体不具备生命本质与文明传承资格》立场鲜明,认为意识、传承和进化只能基于碳基生物学框架,冰冷的机械不过是工具,妄图以此获得“文明”身份是对生命本身的亵渎。
而坐在评审席稍侧位置,身份略低于科学官但地位毋庸置疑的,正是高级科研员诺维米娅·瑞斯代尔。她电子蓝的瞳孔平静无波,面前悬浮着数个光屏,实时显示着答辩者的资料和数据。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在场许多实习生的一种无声激励——如此年轻,却已站在学术前沿。
答辩会按流程进行。前面的几位实习生表现中规中矩,他们的课题大多是在现有科技框架下的优化或应用拓展:提高某种合金的韧性系数、优化星舰能量回路的效率、开发新型医疗纳米机器人……虽然缺乏颠覆性,但扎实的数据、清晰的逻辑和可行的方案,还是赢得了评审们微微的点头或简短的专业提问。会场气氛严谨而专业。
“看来这一届的基本功还算扎实。”霍华德博士低声对旁边的迪伦特博士评价道。
迪伦特博士扯了扯嘴角:“框架内的精雕细琢,缺乏打破常规的勇气。我们需要的是能推动下一次技术爆炸的头脑,不是流水线上的优秀技工。”
柯琳博士则始终面无表情,只在一位研究神经再生技术的实习生展示时,才难得地提了一个相当刁钻的问题,显示出她在该领域的深厚造诣。
后排观察席上,卡缇娅一开始还兴致勃勃,听着那些关于材料学、能量学的讲解,碧绿的眼睛闪闪发光,但很快就被过于专业的细节弄得有些昏昏欲睡。斯特瑞尔则干脆半眯着眼,灿金色的瞳孔里透着无聊,显然对这种“纸上谈兵”兴趣缺缺。只有诺琳娜,天蓝色的眼眸始终专注地看着讲台,虽然很多技术细节她并不完全理解,但她能感受到那种追求知识与突破的学术氛围,这让她感到宁静和敬佩。
然而,答辩会的平静很快被打破了。
下一位实习生名叫利奥波德,一个头发乱糟糟、眼神中充满狂热光芒的年轻人。他步履匆匆地走上讲台,甚至没按规定礼仪向评审席鞠躬,就直接将他的数据板连接到了会议室的主全息投影上。
“各位尊敬的评审!今天,我将向你们展示一项将彻底改变宇宙能源格局的划时代发明——基于虚境灵能共振的永恒能量发生器!”利奥波德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
全息投影上出现了一个极其复杂、充满了各种奇异符号和能量回路的示意图,中心是一个不断旋转的、仿佛能吸收一切光线的黑色球体。
会场里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三位科学官的眉头同时皱了起来。诺维米娅电子蓝的瞳孔中数据流加速闪烁,似乎在快速分析这个模型的底层逻辑。
利奥波德滔滔不绝地开始阐述他的“理论”:他声称,通过一种特殊的灵能谐振器,可以打通现实宇宙与虚境的壁垒,从虚境那“无限的可能性之海”中直接汲取能量,实现能量的永续输出,而无需任何外部燃料。“这将意味着能源的彻底免费!星际航行将不再需要聚变反应堆,城市将不再需要电网!我们将进入一个真正的能量富足时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越说越激动,甚至挥舞着手臂:“我知道这挑战了传统的能量守恒观念!但虚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更高的维度!我的模型完美地利用了诺维米娅学姐曾经演示过的灵能创造物质的特性——既然灵能可以无中生有地创造118号元素,为什么不能无中生有地创造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