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峪一战,张枫以五十亲卫大破上百蛮族精锐骑兵,阵斩其头领,夺回被占隘口,自身仅轻伤数人的战绩,如同长了翅膀般迅速传遍定北城乃至整个北疆前线。
原本对这位年轻钦差充满轻视与怀疑的军中将士,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无论上层将领如何心思,底层的士卒最是实在,他们敬佩强者,尤其是能在战场上带着他们打胜仗的强者。张枫和他那支战力强悍、战术诡异的小队,一时间成了军中热议的话题。
周大牛等亲卫走在营中,也能感受到周围投来的敬畏目光,腰杆挺得愈发笔直。
然而,这份在军中建立的威望,却刺痛了另一些人的神经。
定北城内,并非只有军人。随着朝廷大军云集,大量的文官、幕僚、粮草转运使乃至御史言官也汇聚于此,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官体系。他们大多出身科举,自诩清流,向来对凭借祖荫和军功上位的勋贵武将抱有隐隐的轻视。
张枫以镇国公之身,初来乍到便立下军功,风头正劲,这让他们感到不适。尤其是一些与朝中主和派、或是与盐商集团关系密切的官员,更是视张枫为眼中钉。
这一日,一份制作精美、措辞典雅的请柬,送到了张枫下榻的营区。发出邀请的,是北疆督粮道御史,同时也是当代大儒陈景修。陈老先生年过花甲,学问渊博,德高望重,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即便是在这军镇之中,也享有超然地位。他要在其暂居的“望北轩”举办一场文会,名为“激扬士气,以文会友”,特意邀请了张枫这位“文武双全”的钦差大人。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周大牛看着请柬,瓮声瓮气地说道,“国公爷,这些穷酸文人,肯定是看您立了功,心里不痛快,想找个由头让您难堪呢!咱们不去也罢!”
张枫把玩着请柬,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他如何看不出这是一场鸿门宴?陈景修此人,虽有名望,但其学术思想偏于保守,与主张改革的楚王并非一路,其子侄更是在户部任职,与周文甫关系密切。此次文会,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想在他最不擅长的“文采”上打压他,挫其锐气,毁其声望。
若在平时,他大可一笑置之。但如今,他初到北疆,根基未稳,需在军中立足,亦需在一定程度上争取文官体系的理解,至少不能让他们明目张胆地掣肘。若此时避而不去,反倒显得心虚怯懦,坐实了“武夫粗鄙,不通文墨”的污名。
“去,为何不去?”张枫放下请柬,目光清明,“人家搭好了戏台,我们若不去唱一出,岂不是辜负了这番‘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