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山雨骤临(公元前625年 秋)

盛夏的余威尚未散尽,秋天的肃杀之气已悄然弥漫。晋国在赵盾雷厉风行的整顿下,如同一架被紧紧拧紧发条的战争机器,高效却也不乏刺耳的摩擦声。加征的军赋与新任的都督陆续到位,虽引致旧族腹诽,但在赵盾绝对权威的压制下,暂时未起大的波澜。然而,这表面的平静,如同覆盖在火山口的薄冰,随时可能被地底奔涌的熔岩冲破。

最先打破平静的,是来自西线与南线几乎同时送达的六百里加急军报!

西线,先蔑与胥臣联名急报:秦国国君秦穆公亲自挂帅,以孟明视为先锋,倾举国之兵,战车千乘,步卒无数,大举出雍都,渡过黄河,旌旗蔽日,直扑晋国西境重镇——王官!其势之猛,兵力之众,远超以往任何一次骚扰,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总攻!西线告急!

几乎同一时间,南线栾枝的加急军报也火速传至:楚国令尹子文,亲率楚国三军主力,并纠集陈、蔡等附庸军队,号称二十万,再次北上,兵锋凌厉,已突破边境哨所,正直逼郑国!楚军行动迅捷,显然意在速战速决,与西线的秦军形成了绝佳的呼应!

两份军报如同两道惊雷,几乎将绛都的朝堂震得晃动起来!尽管早有预料秦楚可能勾结,但对方选择在秋收后、几乎同时发动如此规模的全力进攻,其默契程度与决绝姿态,依旧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

晋襄公年轻的脸庞上瞬间失去了血色,他握着军报的手微微颤抖,下意识地望向立于武将之首的赵盾:“司寇……这……这该如何是好?”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赵盾身上。此刻,他不仅是司寇,更是晋国军事的实际统帅,国家的命运系于他一人之决断。

赵盾面色凝重如铁,但眼神中并未见丝毫慌乱。他迅速扫过两份军报,大脑飞速运转,分析着局势。秦军倾巢而出,意在夺取西线战略要地,威胁晋国腹地;楚军主力北上,目标仍是郑国,欲断晋国中原臂膀。两线受敌,兵力如何分配?主次如何抉择?

狐偃、赵衰等老臣也面露忧色,此刻绝非内耗之时,都等待着赵盾的决策。

赵盾深吸一口气,迈步出列,声音沉稳而有力,瞬间压下了朝堂上的窃窃私语与恐慌情绪:“君上,诸位!秦楚联手,意在亡我晋国!然,我晋国非软柿可捏!彼等欲战,那便战!”

他走到悬挂的巨大羊皮地图前,手指点向西线王官:“西线,乃我晋国门户,王官若失,秦军便可长驱直入,威胁翼城、绛都!且秦军新败(指王官之败后的长期对峙),此番倾力来攻,其势虽猛,然劳师远征,粮草转运艰难,其心必躁!我军只需依托城防险要,坚守不出,挫其锐气,待其师老兵疲,必有可乘之机!”

他的手指随即滑向南线:“南线,楚军虽众,然有郑国为屏障,栾枝将军经验丰富,伊洛地区城防坚固,非旦夕可破。且楚人目标在郑,若我主力急于南下,正堕其围城打援之计!”

分析至此,赵盾猛然转身,目光灼灼地看向晋襄公和众臣:“故,臣之策如下:由臣亲率中军主力,并调上军一部,即刻西进,汇合先蔑、胥婴,全力抗击秦军,务必将其挡在王官之外!南线,命栾枝将军依托伊洛山地与城防,节节抵抗,迟滞楚军攻势,务必坚守待援!同时,传檄宋、卫等盟国,出兵牵制楚军侧翼,并严令郑国,务必死守新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