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我一直以来的领导,这种大事,我必须向您汇报。
同时也希望您能指点一二,让我少走弯路。”
论年纪,孟德海其实比祁同伟还长几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在场面上,他姿态放得很低,恭敬有加。
这就是官场的潜规则。
谁给你机会,谁就是你的靠山。
哪怕年长几岁,面对提携者,也得低头。
祁同伟没有直接回应,反而话锋一转,问道:
“那你对京州的书籍,李达康同志,怎么看?客观评价一下。”
这话听起来平常,实则意味深长。
真正的问题不在调令本身,而在立场。
他知道孟德海来,不只是为了走个过场,更是来确认站队的方向。
而此时的孟德海早已有所准备。
半年省厅经历,让他看清了汉东的格局。
如今省内两大势力分明:一边是以祁同伟、高育良为核心的“汉大帮”,牢牢掌控证法系统和两个地市;另一边则是沙瑞金领衔,李达康冲锋在前的改革派。
当初扳倒赵立春,表面是沙瑞金主导,结果却是祁同伟一方得利。
这其中的博弈,耐人寻味。
胜负已分,但较量未止。
战场悄然转移,从省韦下沉到了京州。
对于这次调动,孟德海也曾反复揣测。
最可能的安排,或是京州市公安局长——毕竟这是他熟悉的领域;再不然,便是光明区委书籍。
唯独证法委书籍这个位置,他从未敢想。
太关键了,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旦他坐上这个位子,就意味着正式踏入权力中枢,成为这场博弈中的关键棋子。
说实话,这职位算是大步高升了。
要是不出岔子,坐上这个位子,不出一两年,就能挂上市韦副书籍的头衔。
这种安排,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背后通着的路子,退休前稳进省人大副职。
副部级待遇落地,这种事情,他以前连想都不敢想,可眼下竟真落到了自己头上。
而祁同伟此刻的态度,也毫不掩饰。
“依我看,李达康不过是个严苛的官吏罢了。
遇事不敢扛担子,对下属却格外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