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南北才俊

张唯显然有所准备,不卑不亢地答道:“回伯爷,四书五经皆已通读,尤喜《春秋》《左传》。对于新政策论,晚辈以为,其精髓在于‘学以致用’。晚辈来自乡间,对农事、赋税略有了解,近日亦在研读朝廷新颁的《农政辑要》与屯田法令,自觉有些心得。”

田娃听他谈吐清晰,思路也紧扣“实务”二字,心中暗暗点头。这张唯,倒不像是个只知死读书的,确有几分灵气,也懂得抓住机会。

“嗯,”田娃沉吟道,“你能如此想,便不负你父亲期望,也未负朝廷开科取士之本意。本伯与你有旧,但科场之上,凭的是真才实学,无人可徇私。我所能做的,只是在你备考期间,允你借阅我府中一些关于时政、律法、地理的杂书笔记,或许对你应对策论有所裨益。另外,京师龙蛇混杂,你既来赴考,便在府中暂住,安心温书,免去奔波劳碌与外界干扰。如何?”

张唯闻言,脸上顿时露出激动之色,再次深深一揖:“伯爷高义!能得伯爷提供清净之地与书籍指点,已是天大的恩情!晚辈定当刻苦攻读,绝不辜负伯爷与家父期望!”

安排张唯住下后,田娃回到书房,韩林儿端来参茶,轻声道:“夫君,此举是否会引来非议?毕竟科举在即,你身为朝廷重臣,府中住着应试学子……”

田娃接过茶盏,笑了笑:“无妨。我与他有故人之谊,提供住所、借阅书籍,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只要我不泄露考题,不干涉阅卷,便无人能指摘什么。陛下深知我的为人,也明白我此举,更多的是在践行‘荐举’与‘培养’人才的理念。这张唯,是个苗子,但能否成才,还需看他自己。”

随着科举日期临近,各地学子陆续涌入京师。田娃通过张唯,也间接了解到更多应试学子的情况。他发现,来自南方,尤其是江浙、江西等文风鼎盛之地的学子,无论是对经义的熟悉程度,还是文采辞章,普遍优于北方学子。而北方学子,因长期战乱影响,教育根基相对薄弱,但在谈论边务、屯田、马政等实务时,往往又有其独到的见解。

这一日,朱元璋在御书房召见田娃和李善长、刘伯温,询问科举准备情况。

小主,

李善长奏道:“陛下,一切均已就绪。各布政使司乡试已毕,中试举子名录已报送礼部。依初步统计,南直隶、浙江、江西三省举子,占了近六成。”

朱元璋眉头微蹙,看向刘伯温:“伯温,你看此次取士,南北才俊,孰优孰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