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着一件丝质衬衫,袖口随意地挽到小臂,露出了结实而线条分明的肌肉。
华金正静静地坐在桌旁的皮椅上。
他面前摊开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已经用速记符号写满了要点。
“那个女人怎么样?”
“咱们不聊这个,华金。”
“我担心圣佛朗西斯科的很多贵妇会心碎,先生。”
“就当她是个意外吧,我们聊正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哈灵顿勋爵和他的财团已经吞下了鱼饵,先生。”
华金笑了两声,没再纠缠,“原则性共识已经达成,联合股份公司的章程草案,他们的律师明天会送过来。伦敦这边,通往权力核心的大门算是彻底打开了。”
菲德尔没有回头,他的手指在地图上不列颠哥伦比亚的位置上轻轻敲击着。
“原则也很危险,华金。它意味着魔鬼还藏在细节里。但你说的没错,第一阶段的目标达成了。我们用一个他们无法拒绝的商业计划,换来了入场券。
咱们在伦敦呆太久了,我感觉整个人都要发霉了。好在,总算是达成目的。剩下的事,我们必须比所有人,尤其是我们的英国伙伴,要快。”
“我们的英国朋友们此刻正在俱乐部喝酒,庆祝他们即将把帝国的工业血脉延伸到新大陆。我估计他们以为这又是一场由他们主导的殖民地开拓。
呵,所以我才要和那个女人结婚。”
“咱们得尽快在那片荒野上打下第一根桩了。”
华金点点头,翻开了新的一页纸。“我明白,先生。我整理了几个关键议题,需要您做出决策。”
“说。”菲德尔言简意赅。
“第一,土地与特许权。”
华金说道,“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块地。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拥有主导权的工业区。
地点选择上,埃斯奎莫尔特是皇家海军现有基地,优点是安全,有少量熟练工人,但缺点是空间有限,且海军部的官僚会处处掣肘。
另一个选择是您在地图上标注的布勒内湾,那里是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勘定的未来终点站。深水良港,几乎是未开发的处女地,空间巨大,但毫无基础,安全也需要我们自己负责。”
菲德尔走到地图前,眼睛从维多利亚岛的埃斯奎莫尔特划过,最终落在了布勒内湾。
“这个船厂的选址我已经和陈九聊过很多次。”
“官僚主义是效率的坟墓。我们不能把帝国的未来交到一群只会喝下午茶、在文件上盖章的海军中尉手里。
就选布勒内湾。我们要的不是一个维修站,而是一个全新的工业城市的心脏。
告诉我们在渥太华的联系人,以为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提供战略配套、保障帝国西部航运安全的名义,向麦克唐纳总理的政府申请整个内湾南岸的土地特许权。我不要购买,我要特许经营权,至少九十九年。”
“胃口很大,先生。”
华金的笔尖飞速滑动,“这几乎等于要建立租界。加拿大人会警惕的。”
“警惕?”菲德尔冷笑一声,“他们凭什么警惕?不列颠哥伦比亚加入联邦的条件就是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
现在,我,菲利普伯爵,加州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董事,正拼了老命,拿着伦敦的资本去帮他们实现这个承诺。他们应该感恩戴德。
我们不仅给他们带去铁路,还给他们带去一个能建造无畏舰的海军工厂。告诉他们,这个工厂不仅能保护他们免受美国人的骚扰,还能为他们的谷物和木材提供走向亚洲的远洋船队。这是他们无法拒绝的价码。”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更加强硬:“除了土地,我还要配套的资源开采权。以厂区为中心,周围所有森林采伐权、煤炭和铁矿的优先探勘与开采权,能要多少要多少。船厂不能没有自己的原料基地。我们不能让未来的生命线被当地的木材商人或者投机客攥在手里。这些,都要写进和加拿大政府的协议里,作为联合股份公司投资的先决条件。让哈灵顿勋爵去向殖民地事务部施压,这是他们该做的事。”
“今年之内,一定要搞定土地的事务,要不然一切都是空谈。”
“明白。”华金记录下来,“第二个议题,人力资源。这可能是最大的难题。一个现代船厂,需要数千名工人。技术顶端,是几十名来自帕尔默船厂的顶尖工程师、造船师和高级经理。中部,是几百名熟练的钢铁工人、铆接工、机械师。底部,是数千名非技术劳工。”
菲德尔走到酒柜旁,倒了两杯威士忌,递给华金一杯。
“大脑和神经,必须是我们的。至于肌肉,可以从任何地方获取。”
他抿了一口酒。
“对于顶尖人才,用钱砸。给他们在帕尔默船厂三倍的薪水,在布勒内湾最好的地段为他们建造英式别墅,提供全额的家庭搬迁费用和子女教育津贴。告诉他们,他们不是去殖民地受苦,而是去创造历史,成为新世界的工业贵族。
这个名单,必须由我们亲自审核,可以适当放一些哈灵顿勋爵他们的人,让他们放心。剔除一些只会夸夸其谈的老顽固。我要的是能解决问题、能忍受艰苦、并且对我们忠诚的人。”
“中部技术工人,”
菲德尔继续道,“从英国、苏格兰的格拉斯哥、甚至德国的汉堡招募。但他们只是过渡。
我们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培养出自己的技术骨干。所以,和加拿大政府的协议里要加上一条:由联合公司出资,在船厂旁建立一所皇家太平洋工业技术学院。我们将为加拿大的年轻人提供免费的工程教育,条件是他们毕业后必须为船厂服务至少十年。这既解决了长期的人才问题,又能博得加拿大的好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顺便,给陈九培训一批技术工人出来。”
“那么,底层的劳工呢?”
“这个陈九会解决,安定峡谷已经有上万华人,不够他还有的是。前期建设至少需要一万名年轻力壮的工人。以修建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支线和港口设施的名义。在船厂的初期建设阶段,他们将是绝对的主力,负责伐木、平整土地、修建码头和厂房。用完之后,铁路西段的建设也需要他们。”
华金皱了皱眉:“先生,大规模引入华工,可能会引起当地白人社区和工会的反弹。黄祸论在加州已经是个大问题。”
“加拿大不是美国。”菲德尔的回答简单而残酷。“至少铁路彻底修建完毕之前,联邦政府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美国的铁路已经证明华工才是最好的人选,他们政府内部自己会解决。至于那些白人失业者的抱怨,等船厂建成,需要大量本地供应商和服务人员时,他们的抱怨就会变成赞美。”
“铁路工程能提供至少十年的时间,等铁路修建完,我相信陈九会想办法。”
“第三个议题,也是最复杂的一环,后勤与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