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香江风云(一)

九两金 是我老猫啊 4543 字 13天前

“我看你在横滨多年,熟悉日本商情,也懂洋文,是个能做事的。”

“我请你来,是想了解一下香港的烟土走私生意,你把你知道的写一下,随后我派人送你回去。”

说完,他皱饿了眉头,又补充了一句,“我的太平洋渔业公司和东西方航运公司,正需要熟悉远东航线贸易的人。你那个通达洋行,如果有意愿,可以并入我的旗下,专门负责对日生丝、茶叶以及…未来其他货品的贸易。

你做我的买办,规矩照旧,该你的那份不会少。”

林兆祥绝处逢生,哪里还敢说半个不字,连忙应声:“愿意!愿意!谢九爷提携!小的定当竭尽全力,为九爷效犬马之劳!”

“起来吧。具体事宜,稍后伍先生会跟你谈。”

陈九挥挥手,不再看他。林兆祥这才颤巍巍地爬起来,缩到房间角落,找了个纸笔,大气也不敢出。

这时,陈九才转向梁伯和陈秉章,语气缓和了许多:“秉章叔,昌叔,依你们看,香港这些大大小小的堂口,他们究竟是如何运作?如何赚钱?又如何与那些洋行、和港英政府纠缠在一起的?”

陈秉章叹了口气,率先开口,“兆荣贤侄,梁老哥,阿昌兄弟,香港的情况,确实复杂无比。这里的帮派,早已不是当年内地那种简单的江湖帮会了。他们几乎控制了香港华人底层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归根结底,他们的命脉,系在一样东西上,鸦片。”

阿昌叔接口道,语气冷厉:“我这几天带人摸了香港岛和九龙几个大档口。最大的财路就是开烟馆、保护费、放贵利、操纵苦力摊档!但所有这些,几乎都围着鸦片转!

港英政府把煮卖鸦片的专利权承包给最大的鸦片商,也就是怡和洋行旗下的香港鸦片有限公司。然后呢?这些三合会堂口,就从这家公司手里分包各个区域的销售权,或者负责为他们的烟馆看场、催债、运送烟土!”

陈秉章点点头:“没错。怡和、颠地这些大洋行,是坐在楼顶的。他们通过港府认可的公烟制度合法垄断鸦片进口和炼制,赚取巨额利润。但具体的分销、零售、以及…以及应对那些吸烟欠债的烂仔、处理底层纠纷,

这些脏活累活,他们需要本地势力去做。这就是三合会存在的价值。他们就像是洋行和港府在华人地下世界的代理人。”

阿昌叔补充道:“不止鸦片!码头的搬运、建筑工地的苦力、妓寨的运营、甚至一些小商小贩的保护费,都被各个堂口划分了地盘。他们通过这些手段敛财,一部分自肥,更大一部分,则要上交给他们背后的坐馆、大佬,

而这些大佬,往往又和某些洋行的买办、甚至警队里的某些大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港英政府靠着鸦片税和这些乱七八糟的税收,填充库房,只要面上秩序大体不乱,他们乐得有人替他们管理这十几万的华人贫民。”

梁伯听得眉头紧锁,猛地咳嗽了几声:“咳咳…如此说来,这香港的洋人政府,竟是靠着这毒物和黑帮来维持统治?真是无耻之尤!”

陈秉章苦笑:“话虽难听,但事实如此。

港英政府的高官们,看重的是商业繁荣和税收,是维多利亚港的船只往来。

对于华人社会内部的污糟事,只要不闹到明面上,不影响洋人的体面和生意,他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甚至…有些警察收受黑帮的贿赂,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这套共生体系,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伍先生,你怎么看?”

伍廷芳愣了一下,不知道陈秉章为什么点自己,沉默了一会整理措辞,试探性地说道。

“要想真正站稳香港,恐怕不能单纯用暴力手段。

必须…从上至下。先搞定那些真正掌握经济命脉的洋行,让他们看到与我们合作,比与那些旧的三合会合作更有利可图,也更高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后,通过洋行的影响力,或者说,通过我们所能带来的更大、更稳定的商业利益和税收,去影响、乃至说服港英政府的高层,默认甚至支持我们的整合。”

陈秉章点了点头,“港英政府他们更想要的,秩序,和更多的钱。”

陈九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并没有立刻应声。。

良久,他拿起一支笔,在一张空白的纸上,写下了一个英文单词:Company。

“我决议用公司重新组织香港洪门和这些帮派分子。”

他指着纸上的“Company”:“我在旧金山学到一样重要的东西,宗亲会和会馆,它们的筋骨是人情和血缘。张家的侄子,李家的同乡,盘根错节,看似牢固,实则是一盘散沙。大家凭着一点乡情和面子聚在一起,平时喝喝茶可以,真到了要割肉分利、拼死一搏的时候,人心就散了。他们能聚合的力量,有上限。”

“会党社团是一种畸形的产物,在宗亲会和会馆之上发展出来的组织,一帮乡亲抱团对抗欺辱,比起宗亲会和会馆,更多地是靠着所谓义气,江湖规矩联合的暴力组织,互相之间更是频发冲突。”

“国家和政府先不谈。”

“公司不一样。”

陈九的语气加重了,“它的筋骨,不是人情,不是血缘,而是契约和资本。它的血液里,流淌的是利润。”

他站起身,在房间里踱步,仿佛回到了旧金山的码头,看到了那些巨大的、高效运转的商业机器。

“在金山,咱们见过太多了。一个公司,可以由英国人、德国人、爱尔兰人,甚至是我们华人共同出钱组建。他们彼此之间可能话都说不通,更别提什么乡情义气。但他们有一份共同的章程,那就是商业规则。每个人出多少钱,占多少股,分多少利,亏了又该怎么办,都写得清清楚楚。为了让钱生出更多的钱,这台机器会不择手段,会吞并弱小,会扩张,会一直运转下去,直到它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阿昌听得云里雾里:“阿九,你说这个做乜?不就是开个铺子做生意嘛,搞得这么复杂。”

“不,昌叔,这不是开铺子。”陈九停下脚步,眼神锐利地看着他,“这是一部战争机器!”

“东印度公司,我仔细研究很久。它就是一家公司。它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舰队,甚至有权宣战和殖民!它用公司的壳,吞下了整个印度!怡和洋行,靠着鸦片贸易起家,它的背后,是整个大英帝国的工业和军事力量。这些公司,才是洋人真正厉害的地方。他们的组织,比我们的会党、会馆、宗亲会,要先进。”

“洪门,靠的是什么?是反清复明的口号,是兄弟义气,是山堂香火。”

陈九的声音带着一丝自嘲,“这套东西,在两百年前管用。但现在,时代变了。你跟一个饿着肚子的苦力讲反清复明,他听不懂。但你跟他说,加入我们的工班,每个月能多拿二块鹰洋,他会为你卖命。”

“所以,”他回到桌边,“在香港组织华人总会,我们不能只做一个会党联盟。”

“我的想法,是把整个华人总会,改造成一家公司,再拿这个公司先当幌子,吞下整个珠三角!”

“所有的堂口,都将是这家大公司的分部。所有的兄弟,都是公司的雇员。我们用公司的制度来管理,用股份来分配利益。码头、航运、贸易……所有能赚钱的生意,我们都要做!内部暂时还是用堂口划分,但实际是一个个小公司。”

“用华人总会的名义,用公司的架构,把港英政府需要的那些生意上的协助分派到其中几个堂口去做,咱们不要沾手。剩下的堂口,分派到正行上去。咱们做好管理。”

“这是我从咱们巴尔巴利海岸得到的启发,很多生意没办法合法化,但不妨碍用公司的章程管理。”

阿昌的眼睛亮了,他好像听懂了一点:“阿九,你的意思是……我们自己开个怡和洋行?”

“要比那更大!”

陈旧应了一声,实际心里却有些疲惫。

他可以把组织改造成公司的形状,可以教他们如何计算利润,如何使用枪炮。可是,他无法给他们一个统一的灵魂。

“梁伯,你话现如今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陈九轻声问道。

梁伯沉思片刻:“是……我们没有一个能让所有人都信服的名?”

“是啊。”陈九叹了口气,“英国人打仗,喊的是为了女王和上帝。美国人拓荒,信的是天命昭昭。太平军起事,还有个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梦。他们都有一个能让所有人,不论贫富贵贱,都愿意为之流血牺牲的念头。可我们呢?我们有什么?”

“反清复明还是兄弟义气?如今这一套是引火烧身,赚钱发财?这很管用,但它只能把人聚拢过来,却不能让他们凝聚成一块铁板。当有更大的利益诱惑时,他们随时会背叛。”

“华人自强这个咱们已经证明过了,并不好用,公报宣传这么久,还是发地发钱来得直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还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人思想。”

陈九的声音很轻,像是在对自己说,“一种能告诉我们我们是谁,我们为何而战的思想。在找到它之前,我们这个所谓的公司,根基,始终是虚的。”

林兆祥在角落听得目瞪口呆,浑身发冷。